• 春节期间的代际控制、冲突与和解

    在西方世界,圣诞节是一个子女回到父母家中看望他们的时机(在美国和加拿大还要加上感恩节),在中国,春节就是这样一个日子。子女与父母的团聚是共同的主题,不过有一种意涵却是西方世界并不明显的,那就是父母乃至…

    阅读更多


  • 盖茨比式体验

    几年前,有天我被召去帮一位浙江大学的老师搬家,从学校某一个老校区的破旧单人住房里搬到新校区附近的一个现代商品房小区里。我走进那个新房时,注意到这是一个相当精致的而且面积很大的复式住房,而灰头土脸的我感…

    阅读更多


  • 回国后的精神状况

    2022年底,我从中国到美国去;2024年初,我又回到了中国。这两次跨越大洋的旅程都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变革。我是在中国的清零政策终结与随之而来的感染海啸之间的夹缝中前往美国的,于是,我就从一个高度封锁流…

    阅读更多


  • 为什么我离开了女权主义,并成为了它的批评者

    “一个平权主义者的蜕变。” 一位认识多年的朋友最近如此评价我 过去两年多,我从各种各样的角度批评了女权主义,并且这些角度都是智识性的。认识我没有几年的人也许以为我一直都是这样,但认识我多年的人则可能会…

    阅读更多


  • 哈佛、MIT和宾大的校长们的表现为何如此让人尴尬?

    最近几天,关于哈佛、MIT和宾夕法尼亚大学校长们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就如何应对校园内反犹主义兴起这一问题进行了作证,相关视频迅速引起了轰动,而且引起的反响基本上是批评性的。听证会上的主基调是,共和党国会…

    阅读更多


  • “搭子”:一种功利主义的人际关系
    ,

    我在读高三的时候,一个课间,我在拥挤的教室里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低头看自己的东西。一位女生走了过来,坐在我旁边的位置上,准备对我说几句话。我看到她一脸安详的表情,就知道她的来意了。在刚刚揭晓的一次模拟考…

    阅读更多


  • 政治正确、Nice Guy与男性气质的危机

    在今天,女权主义,以及整个进步派,都把所谓的Toxic Masculinity(有毒的男性气质)视作一个需要被推倒的对象。这导致的后果就是男性气质的危机。这让我联想到,许多还在学校里的中国年轻人热衷于…

    阅读更多


  • 女性自身的精英意识和自我责任意识就是厌女吗?——驳上野千鹤子

    最近几年,我很少在市面上看到有什么畅销书像《始于极限》这样传播对生活如此有害的观点。之前我已经嘲讽了上野千鹤子对浪漫爱情的无知,这里我们会继续批判她的另一个有害观点——她对”厌女“的定义显然是扩大化的…

    阅读更多


  • 十年大限

    在心理学的诸种规则中,很少有规则像物理学规律那样可靠,但“十年规则”似乎是其中之一。“十年规则”最早在1989年由心理学家约翰·海斯提出,它大概指的是,一个人必须坚持学习和实践一门技艺或学科十年左右,…

    阅读更多


  • 中国更需要乔丹·彼得森,而不是上野千鹤子

    我曾经在谷歌上检索了上野千鹤子的英文名,赫然发现这位在中国大名鼎鼎的图腾般的人物,近几年在英语世界只有寥寥数篇关于她的报道。而且,这些报道分为两种,一小部分是日本媒体的英文版的报道,而一大部分是西方媒…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