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子”:一种功利主义的人际关系

On

Update

我在读高三的时候,一个课间,我在拥挤的教室里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低头看自己的东西。一位女生走了过来,坐在我旁边的位置上,准备对我说几句话。我看到她一脸安详的表情,就知道她的来意了。在刚刚揭晓的一次模拟考试结果中,她的表现很好,排全市前几名或前几十名,而我则失望而归。她是来安慰我的。

我现在只记得她那天说过的一句话:“我们做个战友吧。”

战友?这意味着什么?对我来说,它意味着一种在患难之中的崇高情谊,它远远超越了普通的同学关系。这意味着我和她不仅没有竞争关系,而且会为同一个目标而奋斗,并且相互扶持着在那炼狱般的一年走到最后。

假如你看过美剧《太平洋战争》的话,就会发现,昔日在太平洋上的几个荒岛上共赴死亡的战友,在战争结束分别时可能连告别都不会说一声。所以,战友并不必然意味着友谊,因为它一般只会出现在像高三、战壕或者地下煤矿这样的极端情景中,一离开这一情景,人们可能就各奔东西了。不过我跟她存在着友谊。

我们的战友关系也是非对称的,因为她的考试成绩总是比我好,所以她经常鼓励我。而我为她做过什么呢?我现在只记得和她一起去书店挑选教辅。还有有天中午她在教室里打算趴在桌子上睡觉,让我到了一个时间叫她醒来。我看着她熟睡的样子,就让她多睡了几分钟。无论如何,这位战友的存在,对我能顺利走完那一年意义重大。

当然,“战友”是一个多少有些军事化的词汇,用到日常生活中显得有些呆板。无论如何,它指的是一种无功利的相互扶持的崇高情谊。今天的人们也许能找到更好的词汇。他们确实找到了一个词——但是他们找错了——那就是”搭子“。

如果是“战友”是一种崇高情谊,那么”搭子“就是一种高度专业性、功利性和短期性的关系。打开社交媒体,各种关于寻找“学习搭子”“旅游搭子”“吃饭搭子”“拍照搭子”“健身搭子”“聊天搭子”等搭子的信息便扑面而来,令人目不暇接。

案例点评1:这个人显然是要找一个朋友,而不是“搭子”,因为她想要的“搭子”是全能型的。那么,为什么不直接说寻找朋友呢?而且,为什么要在社交媒体上寻找朋友呢?这样能找到朋友吗?而且她居然见了十多个“姐妹搭子”,这“效率”简直堪比相亲了,而她似乎还在寻找。最可怕的是,她的脑子似乎没有“友谊”或“朋友”这两个概念。她不知道自己要找的是什么。
案例点评2:朋友不在线,所以需要一个替代品。这就是说明了搭子是不及朋友的,也不会把你当成朋友。而且这个人显然就是无聊才发这个动态的,根本不会认真对待。谁去当这个搭子就是自取其辱。
案例点评3:一个典型的找搭子信息。线上寻找,用完即抛。找旅伴是正当的,但我觉得更尊重人的说法是找人或者找同伴,而不是找“搭子”。

看一看这些信息后,我们就很快能发现所谓的“搭子”关系有四个特点:第一个是高度专业性的,即这些“搭子”只能跟自己从事某一类型的事情,而不从事其他任何事情;第二个是高度功利性的,即人们寻找“搭子”,往往是为了找一个人来监督自己,或者为了分摊省钱,或者拍照;第三个则是短暂性,用完即抛;第四个则是线上触发性,即“搭子”一般是在线上找到的,尽管大多数“搭子”会落实到线下活动中。

专业性、功利性和短暂性的“搭子”关系跟友谊的原则显然是背道而驰的,因为一个真正的朋友应该互相参与对方生活的诸多方面而不是仅限一个方面,而且真正的友谊绝对是非功利性的,并且是长期性的。所以,搭子关系是彻底反友谊的。当然,人们可以说,先做搭子,再看看能不能做朋友。这种逻辑就像是先相亲,再看看能不能谈恋爱一样。于是,正如绝大多数相亲都没有出现浪漫爱情一样,我们可以大胆猜测,绝大多数“搭子”都没有走到友谊。因为你不能把一个跟最终目标的原则完全相反的东西设置为发展的起点。

可悲的是,一个在中国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年轻人缺爱的时候就去相亲,缺友谊的时候就去找“搭子”,而没有认识到缺爱的时候应该去约会,缺友谊的时候应该参与社交活动。一旦一开始就误入歧途,就很难重新扳回正轨。如果说“战友”关系设置了一个下限以及发展的愿景,“搭子”便是给关系设置了一个天花板。

既然你需要的是友谊,那么你应该按照友谊的基本原则——至少是非专业性、非功利型和长期性——去寻找、建立和发展友谊。目前,中国年轻人不仅缺乏浪漫意识,而且也严重匮乏友谊的意识。在一些或深或浅的友谊之中,人们以“兄弟”或“姐妹”甚至“家人们”相称,这意味着“最好的朋友”这一概念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似乎是缺位的。无论是友谊还是爱情,最后都变成亲情或其仿制品。甚至,“朋友”是一个很难说出口的词汇,尤其是在男性中间。在我看来,朋友作为一种精神产物,要远高于“兄弟”或“姐妹”这种以血缘为基础的自然产物。精神的东西远比自然的东西高尚。

“搭子”一词的流行不是偶然的,而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国年轻人的精神状况的最新表征,并且显然是中国社会原子化加剧的表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缺乏友谊比缺乏浪漫爱情更可怕,因为友谊的可获得性要相对高得多,但是孤独却仍然泛滥成灾,“战友”情谊更自然是无从奢望了。这一景象相当令人担心和忧虑,尽管我能从个体身上能看到改变的希望,但是对总体感到悲观。再过几十年,也许中国人不知友谊为何物了。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27 Comments
最旧
最新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匿名
匿名
1 年 前

好像这种搭子关系仅限于女性之间?是一种女性自发的抱团行为。这样我们就常常在商业街或者其它具有公共社会属性的地方看到三五成群的女性。
我觉得不应该单纯从精神文化看待这个问题。虽然找搭子是高度功利性的,但是搭子的存在又具有现实意义。

女性必须girl help girl,我见过单独出门的女性,还有集群之后反过来调戏男人的女性。

这样的关系就好像是变形机器人的我来组成头部一样。凑齐了一个社会共同体,就可以履行她们的社会职能了。

匿名
匿名
1 年 前
回复给  浮云笑此生

可能一种牢固的,难以抽身的关系—友谊,在忙碌的生活中意味着必然的背叛?
搭子也是一个有明确目标指向的行为,朋友本身则并不具备共同的爱好?

一个是有成本的请求帮助,对比一个无成本的互助,一种互联网式的社交,可以轻松愉快的匹配和构建共同劳动关系。在忙碌的时代,我们难以抽空相处。

匿名
匿名
2 月 前
回复给  浮云笑此生

可能是因为朋友不能满足他们的陪伴需求了,比如说他们想去旅游,但是朋友都没有时间,所以去找一个搭子作为旅游的陪伴

tiantian
tiantian
1 年 前

从我自身的经历来讲,现在的人不相信友谊以及更关注自身了!我不愿意把时间花费在社交活动中,而是花在爱好或者探寻自身上面。当然,这也是如今原子化社会的表现之一。
另外找搭子得到广泛流行,这本身就表明了一种需求。不想付出维护关系所需要的时间成本。但是又害怕在公众场合展现出来这种孤独。比如,一个人去看电影的时候。

tiantian
tiantian
1 年 前
回复给  浮云笑此生

写了点东西重新审视了下自身,发现了些别的问题。.
可能如今普遍的一个现象是人们发现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个体,没有办法被理解。我们当然希望能找一个能互相理解的朋友,而且这种渴望异常强烈,但实际上的交流往往是话不投机半句多。当大家发现,一个具有纯粹友谊的朋友无法出现之后,反而会追求一种低成本的交友。因为我知道跟对方不会有很深的交集,也就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了解他的三观,这种社交方式反而是比较放松的,因为我本身就抱着一个很低的预期。而不是需要时刻审视一下,对方和自身是否合的来。这可能也是找搭子火热的原因之一。

小饿
1 年 前

你的高三女同学显然不仅仅要做你的学习上的战友,熟悉人之间的感情升级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最终能否发展成亲密关系,取决于现实中的心理预期的达成。而如今社交媒体上招募的搭子确实是个自取其辱的替代品。

匿名
匿名
1 年 前
回复给  小饿

我觉得和社交媒体上的风气也有很大问题。心气浮躁,又很容易简单的判定一个人”好“或者”不好“,所以如果真的”因为xx原因 xx特质被吸引 想一起做某件事情 达成某个目标“反而会被认定为一个骗子、”普信x“。与其被误会,不如功利一些。

raye
1 年 前

如果单从小红书上的来看…那些帖子都是为了流量的吧,配图也不是很正经
其实搭子的初衷很简单,现在大家人均社恐,其实很难找到一个可以随时闲聊的朋友,搭子其实就是起到一个有共同话题,无压力社交的作用,这在我看来是必然的
而且,有些人如果做朋友是真的很讨厌,没有任何边界感,我从小到大交的很多朋友就是这样的人,特别双标,问你问题可以问很多,你反问他却不会给你任何回复…还不如搭子们来得实在

匿名
匿名
1 年 前

我想请教作者的是一:如文中开篇提及的那位“战友”,假如没有此人,您是否无法撑过那段岁月(或者说是艰难度日)?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不尽相同,可能确实没法因此共情,但就“友谊”这个点来说,极为赞同您的观点。我个人的感受是,高三或者说整个高中3年所遇到的友情是极为难能可贵的,甚至可以说是人生中(至少截至目前)是任何都无法取代更无从超越的。而这恰恰有个不解之处(即问题二):即当时按理说互为竞争最为激烈的时刻,但从始至终,没有出现所谓的明争暗斗或内卷致死的名场面,反而是相互勉励,共同奔赴,不问东西(至少我的经历是这样的)。看似最应该发生的事却压根不存在,究竟是环境使然,还是人心向背?如今是再也回不去了,也不可能了,难道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智的不断成熟,周遭人事的变迁,纯良的本质却会越发难以回归吗?

匿名
匿名
1 年 前
回复给  浮云笑此生

感谢您的逐一解答,受益匪浅,也希望如您所说,努力成为一个拥有纯粹友谊的成年人!

匿名
匿名
1 年 前

不仅仅是女性之间吧,看到很多男性网友也在找健身搭子、游戏搭子、饭搭子。

哈哈哈
哈哈哈
10 月 前

真挚的友谊对于幸福人生的重要性的想法是基于在人类已经走过的历史文化中导出的。人类社会虽然说有不变的东西,但是我们可能要关注一下可能变化的部分。因为得益于资本主义和消费主义,人对于自身的身份认同,价值认同,或者说对”我”的体验和表达方式也是发生很大的变化的。由于客观上人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在新的形势下,人群中客观上需要传统形势来提供情感需求的比例是发生了变化的,甚至其情感需求的强度深度和客观上可实现的也发生了变化。当还用传统视角来审视现状,因为存在预设,可能会高估一些旧有需求和形式,从而导出相对真实情况过于悲观的结论。或者说,我们需要在新情景下,重新思考人对幸福的定义了。甚至可能需要创造出来新的幸福相关或者不相关的概念。

哈哈哈
哈哈哈
10 月 前

甚至夸张点说,历史上的人是靠精神活动和情感需求来实现肉体存在和延续的。赛博时代来临的时候,人脑或者肉体躺在椅子上就能实现各种生理上的需求了。当然在此之前,人类社会作为整体其道德和伦理会发生巨大变化。也有可能是其他不同的近路。这对于文化批评活动其实是有启发的。不能着眼于现在,但是却用旧有框架来审视个体人和社会人。

C
C
9 月 前

首先“搭子”关系肯定不是反友谊,因为人们不可能从反面的原则去找寻一段关系,再者如果想说明搭子的彻底反友谊,不应该说明友谊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吗?我们是对比两者原则得出的结论还是我们先入为主地认为搭子是反友谊的所以只需说明搭子原则,而友谊就是反搭子原则?大家观念中的友谊是否界定的那么严苛呢?刎颈之交是友谊,君子之交也是友谊,中国文化中的友谊原则从来就没有那么深刻,有时候“交个朋友”甚至是维持利益的交换,那这还是非功利性的吗?
还有这个普遍的现象……不是很能知道怎么得出来的。
最后就是“搭子”关系确实可以反映中国社会个体化的加剧,因为“搭子”关系最开始的连接依靠的是两者或多者的共同需求贴合,以“我”为主,这也是和友谊最大的不同,大部分友谊的产生并不是因为利益,只是因为单纯的认识和接触。而这两者都可能、都可以发展到更深层次的亲密关系。扯远了,“搭子”关系可以显现中国社会个体化加剧,但我也看到了大家在这种状况下自为地搭建关系,除了学习搭子,游戏搭子,还有散步搭子,健身搭子,这些明明一个人也能完成的事情,大家还要依靠互联网去找寻一段亲密关系。
最后的最后,“搭子”文化本身就是依靠互联网流行,终究也就是流行一时,并不能反映什么几十年后的变化,甚至不能反映一年后的状况。

匿名
匿名
2 月 前

随着人们的欲望越来越个性化,满足各个方面需求的朋友越来越少了,朋友是精神方面的共鸣,而搭子是现实生活的陪伴。所以找搭子未必意味着缺乏友谊,心理空虚


了解 心的道理 的更多信息

Subscribe to get the latest posts sent to you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