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停止使用“破防”吗?

On

Update

我们可以停止使用“破防”吗?

在最近几年,中文互联网出现了许多新词汇,而其中有相当多是恶意的。我现在能想到的就有“织女”“国男”(蝈蝻)“小仙女”(尽管这个词起初是褒义)“小粉红”“普信男”“五毛”“五十万”“殖人”“拳师”(这虽然是个贬义词,但成为了部分女权主义者的自称,这可能是出于她们恬不知耻的特性)“公知”(在中国,“知识分子”是个骂人的词,没有比这更反智主义的了)“恋爱脑”“婚女”(在中国,结婚也会变成贬义)“娇妻”,还有很多我现在一时半会儿想不到的。这个长长的名单可以不停地开下去,而这显然是当前中文互联网整个的教养状况的反映。

虽然我在写文章时偶尔也会使用这些词语,但我主要是想让读者熟悉我在谈论的是什么,并且对这些词语也采取一种分析的态度。但有时候确实很难找到一个词的中性替代品,比如“小仙女”的确指代了某种社会现象,但我找不到这个词的中性替代品,所以只能暂时使用下去。

语言的使用是会传染的,而且往往是在不经意之间。多年前我有一个心上人,有次她在聊天软件上回复我的消息,说自己的微博账号“无了”。这是我头一次听到这个说法,觉得很有意思,仿佛是一种佛教语言的日常化,因为人们一般的说法是“没有了”,而不是“无了”。我并不了解“无了”是她作为一个杭州人而具有的方言还是最近流行的网络语言,但我很快就习得了这个用法,于是在跟室友聊天的时候也把“没有了”换成“无了”。过了一段时间,有天我室友在对我提到什么事情的时候,也说“无了”。我感到很好奇,立即询问他,“无了”是不是他们江苏的方言还是什么网络语言。他说这是跟我学的。

不过,我从来没有学会“破防”,因为我对这两个字非常抵触。是的,即便是有心上人对我使用这个词,我恐怕也是学不来的。为什么?

我是从一篇中文游戏攻略第一次接触“破防”这个词的,它指的是自己的部队在对敌方的部队发起进攻的时候,假如自己的攻击值超过了对方的防御值,那么这就让对方“破防”了,也就是“破坏了对方的防御”,此时对方很难顶住自己的攻击。在英文世界关于这款游戏的攻略文章中,人们对这种情况并没有对应的概念,而只是简单地说“当自己的攻击值大于对方的防御值”。可见,对于这种现象,中文有着更精确的指代。

然而,等我下次再遇到到“破防”这个词,这已经不是在谈游戏了,而居然是人的心理。我举个例子,某些女权主义者在姜萍事件中不仅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判断力,没有看出作为天才的姜萍是一个冒牌货,反而还大肆鼓吹说,质疑作为一个天才的姜萍的真实性的男性们“集体破防”了,因为据说这些男性不允许一个女性数学天才的出现。在微信公众号里搜索“姜萍 破防”,可以找出大量的文章,什么男性破防了、清北学生破防了、精英阶层破防了,等等。那究竟什么叫“破防”呢?用网络女权主义者Hayami在推特上的话说,那就是男性的“自尊”在姜萍这个伟大的女性数学天才面前“又碎了,又碎了”

不过,有时候人们也说自己“破防”。有时候,自己是在情绪上“破防”的,最典型的情况就是自己遭遇了某件事而受到感动,甚至哭了出来;或者在观看老物件回忆起某些往事,流下百感交集的泪水。同时,如果自己在认知上遭遇冲击时,有些人也喜欢说自己“破防”了,比如一个出身普通中产阶级的人走进了富人的豪宅近距离观察了富人的生活,认识到了自己梦寐以求但永远也达不到的生活。

然而,当人们在心理世界中使用“破防”时,是带有了某种双重标准的。因为当他们在说自己“破防”和说别人“破防”的时候,往往指的是不同的东西。当一个说别人“破防”的时候,在情绪方面,往往是说对方在情绪上的愤怒、慌张甚至仅仅是严肃,而不是感动。而且,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预设了,人应该使用一面盾牌来掩盖自己的负面情绪或者阻止自己在认知上的进步。但人应该活得真实,也要不断认识世界,这样才能自我实现。

就情绪来说,稍有心理学尤其是情绪调节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人不应该压抑自己的情绪。从个人角度来说,一个人应该积极地接纳自己的消极情绪,并且进行认知调节。而如果有社会支持的话,一个人在遭遇消极情绪时应该同自己的伴侣、朋友或家人保持联系。而就认知来说,一个经验开放性较高而且愿意不断了解世界的人,当他或她遭遇自己没有亲眼见过的事情时可能会感到经验,但往往不会感到真正的震惊,更不用说为此感到痛苦了。有些“小粉红”到发达国家旅行时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破防”了,也就是说他自己的基础信念正在遭遇强烈挑战。假如一种基础信念无法与现实融合,那么这种基础信念就是有问题的。

我建议,当自己感到各种负面情绪的时候,不要笼统地说自己“破防”了,而就是要精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的名称以及这种它的原因和自己的欲求,并且接纳它们,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我们的情商。同时,在遭遇到某些让自己感到惊讶的跟自己平日认知不同的事物,也应该维持理解和学习的心态,这样就不会觉得震惊了。既然最好不要说自己“破防”,那么也最好不要说别人“破防”,而是要用更加精确的语言来询问和表达对方正在经历的东西。尤其是如果对方是愤怒了,那么只要你理解了对方愤怒的原因并且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情绪的权利(这是言论自由的一部分),那么对方为什么要把自己的愤怒掩藏在一面盾牌之下?

至于像网络女权主义者Hayami这样的用法,这甚至不能用恶意来形容,而简直是用心险恶。那些质疑作为一个天才的姜萍的真实性的人,无论他们出于什么动机,只要他们提出了看起来有可信度的理由,那么就值得认真对待并加以审视,而不应该简单地用一句“破防”就试图去恶意揣测他们的动机,并以为这样就可以打发质疑的声音。何况,事实证明他们是对的。恶意的揣测并不利于各方的沟通,无论一个人抱持的何种意识形态或者属于身份政治的哪一个群体。

如果中国互联网再这样“破防”过去“破防”过来,不仅人们更加无法活出真实的自我,而且人们的沟通渠道就会被进一步堵塞了。在公共领域的讨论中,使用任何恶意语言都可能破坏对话的基础。让我们从停止使用“破防”开始吧!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评论

《 “我们可以停止使用“破防”吗?” 》 有 19 条评论

  1. 我对这个词的定义,有点类似于败者退场,不过在更多的情况下用于或者心理压力超过承受能力。

    被说这个词,我觉得意味着对方在嘲讽话语失去理性,开始像受到惊吓的猫咪一样疯狂乱抓,口不择言。陷入了最本能的困境中。

    我简单搜索了一下备忘,这个词我23年使用了两次,24年使用了一次。不过都是形容我自己的。

    你的理解我有点,不太能理解。你理解成一面盾牌。但是一般来讲更像是机器短路瘫痪了。

    然后破防也不是伤心的感觉,而是认知被短期的摧毁了。

    人讲脏话的语言中枢,表达愤怒的部分是最原始的,一些神经病学的病例可以证明这一点,瘫痪的人不会表达其它感情,却依然会表达愤怒,辱骂。

    可能,互联网底层叙事本身就是通过攻击人最脆弱的地方,这并不是相互友好的讨论交流,这是泼妇之间的骂战,用肮脏恶毒的语言去攻击另一个人。

    1. 你说得对,我完全忽略了认知方面的因素,谢谢提醒,我刚刚修改加入了。

      我觉得任何和情绪的道理都差不多,“破防”了还是因为把自己藏在一个盾牌后面,而就认知来说,就是让自己只了解自己想了解的东西,保持自己既有的认知体系,而不想了解自己不想了解的东西,尽管后者就是目前的现实。其实对这些人来说,有“破防”的经历总是好事,意味着自己的认知世界还是被打开了,不像大多数人可能一辈子就那样。

      你理解的机器短路也有道理,有些人辩论的时候没有道理可讲,就会搬出这些万金油话术出来。

      你说不是不是伤心的感觉很有道理,我修改成被感动了。

      1. 确实也存在一些信息茧房之类的东西吧?前几天在原神内鬼吧,看到一系列帖子讲小仙女社管如何营造信息茧房,最终被男玩家冲破的故事。女性饭圈是如何捂嘴封号的。

        【第五弹】B站营销眼中,“米门的世界”何时塌?
        https://tieba.baidu.com/p/8949628923
        【第六弹】营销和投资人眼里,社管是如何窒息二游的?
        https://tieba.baidu.com/p/9004719581

        姜萍这种很可能也是标准的饭圈社管捂嘴话术,以及这套话术如何对男性效果较差的。

        1. 很有意思,我很久没看贴吧了,而且遗憾的是我看不懂这两个帖子里面在讨论什么,感觉都在用外行人看不懂的内部术语。LOL

          1. 通篇大意是游戏公司通过控制舆论的手段营造信息茧房,在玩家主流聚集的公共论坛雇佣大量水军。包括贴吧b站nga知乎等主流社交平台。同时对言论出格的玩家进行线下人身威胁,暴露其真实身份和电话家庭地址等。

            同时对游戏的扭曲审美放了一波内幕消息。(真不真不知道,但瓜包甜)

            (包括黑丝小男孩,男同,铁T,furry这些lgbtq风格的群体)

            然后对性别战争进行了一波拱火。把游戏厂商的迷之操作,和性别战争结合起来,来剖析年初对于“有男不玩”口号的产生原因。最终得出结论(产能不足的情况下)男女玩家的需求矛盾不可调和。(也可能是男女玩家压根就不想玩同一类游戏)

            由于疫情封控,游戏产业的扩招接纳了国产剧的制作者,吸引小红书为主的女性用户群体,这些女性用户自带高度厌男属性和团结性,在一些新浪微博的大博主带领下,男女玩家产生了性别战争,同时大量社区管理对男玩家抱怨删帖或者用专业话术,加上一系列对男玩家的游戏体验的迫害操作,并切断玩家和游戏公司之间的反馈渠道,对用户画像进行重编辑(把主要付费群体从男性改为女性,让水军画饼,让男玩家依然抱有期望继续给游戏充钱)。

            (有男不玩是指
            二次元游戏厂商给玩家喜欢的纸片人老婆,在剧情中安排了相应的男角色组成恋爱关系,包括诺艾尔米卡,少女前线2的某些角色,最新的节奏是妮露和散兵。这方面我了解不多。

            其次又在女性角色的数值上给的十分吝啬,同样价格的女角色,数值对于男角色只有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不等。

            最终在各家厂商的迫害下,引起男性玩家们的集体公愤,打出了有男角色的游戏都不玩的口号。最终统一了战线,统一停止给游戏公司氪金。

            围绕这些可以思考很多有趣的东西,不管是从心理还是从社会的角度去研讨。

      2. 可能评论粘贴了外部链接被吞了,需要你去看一下垃圾箱

  2. 也不一定非要排斥新词汇,因为它可能足够简洁和吸引注意力。
    当然精确的语言和词汇表达自己的感情,是很有必要的。

    这个词汇之所以流行,离不开中文互联网经常性产生这种破防的情境。
    背后原因值得探究。
    互联网审查带来的语言退化,也值得研究。

    1. 我觉得很难说中文互联网有一种经常性的破防的情景,但有可能反映的就是互联网缺乏有效沟通的情况。就拿姜萍事件举例子吧,那么多文章说提出质疑的男性破防了、清北学子破防了、精英阶层破防了,但是它所说的”破防“这个东西是否有事实基础呢?无非就是把质疑的声音诠释成”破防“罢了。

      1. lol的祖安应该就很容易破防吧?

        但是我给你发那个帖子的目的就是告诉你男性破防了,清华学子破防,精英阶层破防了是集美/小仙女们的话术。

        没发现一个特点吗,这三个词都是指向了男性。表达出男性受到伤害的概念。

        底层互联网有很多标识性关键词,识别它们可以让你更好的认识到对方的身份。

        就比如我说喵,证明我是二次元

        为了教化大众,用这个词基本上就会喜欢阴谋论

        比如刀客这个名字,加上他说的话,大概今年四五十岁了,属于早期互联网用户,而且喜欢武侠小说。

        这些语言范式,和特定的群体结合的很紧密。

        1. 你提到的这个游戏公司实在是太可恶了!这要是在美国,可能已经被告到破产了吧,就这么利用性别不和来赚钱的公司都该下地狱。

  3. 为了教化大众产生的新的词罢了,破除一些有的没的的思想观念,通配大多数,感染全部,命中率极高。搞得有时候都很难去描述一种东西,甚至写的都不如小学生生动。关键是你刷多了,感觉还挺好。

    1. 是的,语言很容易就被传染用上了。

  4. 新的事物的出现,新的梗的爆发,有一定的传播因素在里面,但我感觉更重要是有一定的社会因素在内。网络热梗的流行最早我有印象的应该是帝吧里面流出来的,屌丝、你妈喊你回家吃饭等等。在后面亦如“躺平”、小镇贵妇。这些或褒或贬的用法、犹如病毒一样的传播力迅速走红网络。开始一帮人对其猛烈抨击,认为有辱斯文。但随着零零后的整活、人民日报等每年也会总结年度热词。逐渐网络热梗也称为了互联网文化的一部分。
    由便捷性的代表例如u1s1——有一说一。kale——网络掉线。
    也有因遭遇类似广泛传播:舔狗
    等等。
    我们可以更大的宽容去看待这件事情,思考背后的社会因素。

    1. “屌丝”、“你妈喊你回家吃饭”我也有印象。如果对照中文互联网跟英文互联网每年出现的新词,这样的研究应该会很有意思。不过我对网络语言是有些抵触的,尤其是有负面所指的词。还有一个词可以反映中文的状况,就是“nmsl”,这个说法很多外国人都知道。

  5. wfji 的头像

    和别人意见不一致,这个人就会说我们“破防”了。那你和我意见不一致,是不是你也破防了。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越无知的人,观点就越绝对

    1. 是的,欠缺一种理解其他观点的能力的动机。

  6.  的头像
    匿名

    最近又被“劳保”这个词刷屏了

    1. 我偶尔也看到过这个词,但不知道什么意思LOL

  7. 匿名 的头像
    匿名

    这些词汇是某些层次的人使用的

wfji进行回复取消回复


了解 心的道理 的更多信息

Subscribe to get the latest posts sent to you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