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做一个简单的思想实验:在人文学科领域中,这里有一个研究生A,A不知道学位论文要写什么,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兴趣,同时A的导师就给了A一个题目去做,甚至把框架都搭好了,而A欣然应允,马上照做。那里有一个研究生B,B一直都有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很快B在这个方向中找到了一个问题,并且自己搭好了框架。最后,A和B的论文都完成了,也顺利拿到了学位。
问题是:A和B到一所大学求职,你是教授委员会的一员,你会为哪一位投票?可以想象,在试讲环节,A的表情是冷漠呆滞的,而B的眼睛似乎在放光。
对于正常人来说,答案是毫无疑问的:B。
那么,我为什么要为B投票呢?A自己找不到方向或者题目做,这意味着这个人实际上对学术没有兴趣,这个人走学术道路很有可能只是出于某种惯性。而A就这么接受了导师的安排,这意味着在学术研究中也没有什么自主性。总而言之,A似乎是在应付学术工作,而B是真正在为学术工作负责。还有一个更深刻的问题是,A如果获得了一份学术工作,这个人真的会幸福吗?总之,我们需要对学术工作尽责的人,而这一选择对所有人都好。我相信不会有什么人不同意我的看法。
那么,为什么,一把这里的学术课题换成亲密关系,把导师换成父母(如果你不幸地生活在浙江,这还包括“浙里办”),有些人的判断力就马上丧失了?既然我们不认为茫然接受导师指派的课题的研究生是一个学术好苗子,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认为一个接受父母的指派婚姻的人会是一个好伴侣或好爱人?
所以,事情很简单,只要一个人真正对某个领域负责,那么这个人会尽可能地为这个领域的全过程付出努力。这条规律在各个领域都是普遍适用的,无论是人生的基本方面还是各个特殊方面。比如,很多人购买台式电脑是分别买各个零部件来组装的,这是因为他们希望尽可能地确保各个零部件的质量、品牌、功能和可靠性,确保它们每一个都是自己想要的东西。而那些对台式机不求甚解也没有兴趣的人,当然就只会买品牌机了,而且是找一个名头响的品牌,以至于用了好几年都不知道CPU是哪家公司产的。
我相信大多数人对自己的学习或工作是负责的,所以我们会为学习或工作制定目标,并制定一个实现目标的计划,并确定一个逐步实现计划的日程表,然后我们就去照做。起早贪黑、如复一日,不断地实现一个接一个的目标。
而且,只要我们充分地调动了自己的主观性,那么我们也会从中获得一种掌控感和自主权,而这绝对是幸福的重要源泉。而这也是男性的一个优势,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由男性去主动追求并且作为亲密关系的引领者。
但奇怪的是,大多数人对工作和亲密关系持有一种双重标准。他们对工作负责,但对自己的亲密关系不负责,他们在追求亲密关系的时候不想付出什么,而在维护亲密关系的时候更是如此。这些人是否设定一个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伴侣或爱人的目标?是不是要寻找到称心如意的亲密关系?是不是有一个努力维护亲密关系的意识?为了这些目标,人们制定了哪些方面的提升自我的计划?是否有设定一个日程表?是否要努力维持良好沟通?是否安排了固定的二人世界的时间表?
很麻烦是吧。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案,可以跳过以上这些一切的烦心事——相亲。这可以把建立亲密关系的复杂进程变得简单,并且无视在维持亲密关系之中所需要付出的努力。这是不是很诱人呢?
当然,对于那些细枝末节的而且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能走捷径固然走捷径。然而,亲密关系是绝大多数人的人生之中对于个人幸福最为重要的事情,并且其意义要超过自己的工作。如果你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并且承担起让自己获得幸福的责任,那么你不会在最重要的事情上走捷径或者交给第三方来处理。只有亲历全过程,才能体会、理解和锻炼到亲密关系所需的所有能力,才能尽可能拥有好的亲密关系,并且不会让某个部分处于黑箱之中。这就是我鼓励去约会而不是相亲的原因。
所以,我的结论是,一个真正自我负责的人是不会答应相亲的,无论牵线搭桥的是父母还是政府。
有些人社交圈子小,去相亲再正常不过了!
社交圈狭窄的话有几个基本的解决方案:第一个是积极、主动和努力地参加各种社交性质的活动,提高自己的社交技能。第二个是使用Dating App(约会应用),通过线上聊天启动,再进入约会。第三个是经过朋友介绍什么的,再进入约会。这些情况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以解决问题。不要自暴自弃。
父母介绍和朋友介绍有什么不同吗?同样都是先聊聊再约会啊。
有可能确实没什么不同。相亲和约会的差别倒不是谁介绍,而是过程。约会主要是潜在的试探,并且终点一般是浪漫关系(谈男女朋友);相亲主要是明着的商讨,并且终点一般是婚姻。
加入父母给自己介绍了一个人,如果这俩人走的是约会而不是相亲的话,我觉得这样也是可以的。
普遍来看,社交圈小不是根本问题,我作为单身男性,也尝试过参加社交活动和各种dating app。从我个人的筛选标准来看,发现最关键的问题是现在人过于单一的价值观。当然,在00后这样偏年轻的群体,更明显的是大家都挤到了优秀外在条件的人身上。相对来讲,我还是喜欢和年轻人玩,他们更不在意所谓的通过各种指标来衡量感情或者婚姻走向的确定性。
这可真是太励志了!
我身为当代大学生的一员,我曾以为浪漫爱情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是事实却不尽人意。在我询问身边的同龄人关于相亲和彩礼的看法时,竟然很少有人反对,并且大多认为二者是很正常的事。
我曾经也是这么以为的,可能最近十多年变化很快。真是可悲啊!
我觉得从相亲延伸出来的“对自己负责”的讨论,十分有意义。一个多月前读了,现在还能想起来。
谢谢你说这么好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