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在中国流行的消极自证预言:婚姻是平淡的

On

Update

在心理学中,“自证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指的是一种有助于实现自身目标的信念或期望。比如,当求职者预期在面试时会感到紧张时,这个人几乎肯定会真的感到紧张,并影响自己面试的表现。当一个老师认为一个小孩是一棵“朽木”时,这个人也会按照对待“朽木”的方式去对待这个小孩,这使得小孩难以从这个老师身上得到关爱。

实际上,“自证预言”仅仅只是关乎这种预言本身以及它带来的效果,而不直接涉及那个现实目标是否得到实现。比如,一个高中生期望了几年考上清华北大或者申请上哈佛MIT,并且真正在这种期望中努力了很长时间,可是最终还是失败了。但这依然是一种“自证预言”,因为这种预言肯定也提高了他或她的学习效率。而至于很多事情的最终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这毕竟不只是取决于人们的主观努力。

从自证预言带来的效果来看,人们应该在合理的范围内,尽可能地给自己装备上积极自证预言(buff),而尽可能少地装备消极自证预言(debuff)。这也是整个积极心理学的基本要义,而这种积极心理学跟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世界观可谓是大相径庭。

中国流行着很多消极自证预言。我认为,最具破坏性和危害性的一个,或者说最具破坏性的那一群消极自证预言之一,就是认为婚姻是平淡的。在今天,流行着很多类似说法,比如很多人说婚姻就是“茶米油盐”,还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还有人说婚姻是“稳定”的而浪漫爱情是“不稳定的”。这都是一些没有出息的说法。

有些人认为,平淡、无聊、琐事就是婚姻的“现实”,但并非如此,这是这些人看到的“现实”而已。换句话说,他们正是活在了自己的消极自证预言构造出来的“现实”之中。婚姻跟是否考上清华北大不一样,婚姻是否幸福基本上取决于个人的选择和主观努力。

在明确了“婚姻是平淡的”并非客观现实后,还是会有很多人会说,那么多结婚的人都说婚姻就是平淡的,你一个没结过婚的毛头小子凭什么说婚姻不是平淡的?我简单解释一下我的理由。

第一,很多结婚的人也活出了并不平淡的生活,他们让浪漫之火延续了下来。从一般的角度来说,美国人的婚姻本来就比中国人的婚姻更加浪漫。我的一位朋友告诉我,在美国,恋人们和夫妻们相互之间说“I love you”的频率相当于他们说“早上好”的频率。而在中国,不要说夫妻了,有多少情侣说过很多的“我爱你?”而大多数中国父母并没有让自己获得幸福的婚姻,既然他们自己都做得不好,又有什么资格说婚姻是平淡的?

而从个体的角度来说,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总有一小部分夫妻始终保持了较高的“浪漫指数”。用积极心理学的话说,这一小部分夫妻就是“杰出个体”。所以,理所应当的,最近一些年关于如何在婚姻中维持浪漫之火的心理学研究中,主要就是以这一群体作为研究对象,而不是以普罗大众为对象。一些脑部扫描的研究显示,这些人具有与众不同的生理特征。而其他研究则显示,他们在婚姻生活中维持着一些有助于维持浪漫的做法,而这些做法一定会让普罗大众受益。

第二,科学研究已经确认了浪漫之火能够在婚姻中延续,并且陆续找到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做法有助于在婚姻中维持浪漫之火。2009年的一项经典研究显示,没有早期浪漫爱情中典型的迷恋(obsession)成分的浪漫爱情可以而且确实存在于长期婚姻关系中,并与婚姻满意度、幸福感和高自尊相关联。

近些年来,一些心理学家的普及性作品和自助书籍作家撰写的作品已经向公众传达了针对好的婚姻的研究成果,并给出了具体可行的建议。可是,有多少人读过这些书?有多少了解那些前沿的研究?有多少人知道约翰·戈特曼(John Gottman),这位华盛顿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被誉为最顶尖的婚姻研究者?相比之下,上野千鹤子那些令人恶心倒胃的反婚姻的作品倒是充斥着每一家书店的展台,人们竞相阅读和讨论这些对生活毫无意义的文字垃圾。除了女权主义,还有些可怜的读书人不懂现代心理学的基本常识,出于各种原因偏执地相信“浪漫发明论”(浪漫并不客观存在,而是被发明出来的)这种时髦但完全经不起推敲的理论。很多人在对婚姻高谈阔论,但是努力让自己具备进入幸福婚姻能力的人却没有几个。

所以,假如人们是担心浪漫会消逝而不敢进入婚姻的话,那么他们就要趁早改变自己的这一消极自证预言了。如果装备了这种消极自证预言,人们就有意或无意会跟幸福的婚姻渐行渐远。两个通过相亲认识的并且都相信消极自证预言的新婚夫妻,大概在婚姻还没有开始的时候,激情就已经消亡了。

实际上,这一流行的自证预言是中国的相亲传统中由“父权制”强加给人们的,那些半强迫子女去相亲的父母,往往也最喜欢说婚姻是平淡的,其潜台词是,虽然你不喜欢我们看上的这个人选,但你还是应该跟这个人结婚。浪漫爱情的权利就被取消了。

大多数父母都没有把自己的婚姻生活过得圆满,他们自己不断加强了这一消极自证预言,并试图把它不断向后面的世代传递。我们必须随时反思、怀疑和警惕这一趋势。

由于婚姻究竟是如火如荼的还是死气沉沉的,这并非客观现实的问题,而只是人们的认知问题和实践问题,所以我们最好要形成一种积极自证预言,也就是相信浪漫爱情是婚姻的基础,并且浪漫爱情能够在婚姻之中延续,同时在这一信念下积极和努力实践。这样,我们就会有很大的可能性获得幸福的婚姻,并且至少比大多数中国父母过得要好。而且,科学已经站在了我们这一边,我们更有理由相信这一点。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评论

《 “一个在中国流行的消极自证预言:婚姻是平淡的” 》 有 6 条评论

  1.  的头像
    匿名

    “美国人的婚姻本来就比中国人的婚姻更加浪漫”这句话:浪漫的定义是什么?是停留在口头的我爱你吗?一位朋友能够成为支撑观点的依据吗?也许这种所谓的“浪漫”也许只是因为中美文化的差异呢 。个人以为,婚姻这个话题是极其复杂的,与其用各种理论来说明婚姻是父辈的消极自证,用简单的“浪漫”两个字来延续婚姻的幸福,不如用实际行动参与婚姻感受婚姻之后再来谈婚姻到底是什么,我们该如果面对它这些问题。不然论证会显得漏洞百出,观点也过于片面。

    1. 西方人的日常行为要比中国更浪漫,这是一个常识。口头上表达的频率,夫妻在公共场合牵手的常见程度,这些都是浪漫的反应,毕竟浪漫是发生在内心活动之中,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内心,而只能看到这些外部表现。在文章中,我并没有把这个作为依据,而是作为一个例子。

      这当然是一种文化差异。不过,一种习惯于浪漫表达的文化,会跟浪漫这种情绪活动产生良性循环。这就跟美国人笑的频率更高一样(文化差异),而他们也的确更加幸福(情绪差异)。关于笑的文化差异,你可以参考我之前的文章《学习微笑》

      我在谈论浪漫的时候,其实就是综合了那些结婚的人的经验,那不然的话我根本无法谈论这个问题。而且我的观点是必须要着力研究那些婚姻幸福的优秀个体,而不是普罗大众。

    2. 不敢吭声 的头像
      不敢吭声

      把浪漫换成频繁的情感交互你可能更能明白在说什么。这个区别本质上不仅在于婚姻,底层在于的是价值观和人生观。哪怕这个中美对比是逻辑推演,也是成立的。但实际上它不是个逻辑推演,是事实。

  2. gigachad JACK 的头像
    gigachad JACK

    之前有特别询问过同为00后却已经步入或即将步入婚姻的情侣朋友,当我不提及彩礼问题时,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是充满期待又有些焦虑的,但总体是一个积极的方向。奇怪的是,身边的一些我认为拥有开放思想的人,在婚姻,或者说在爱情这一方面却有些滞后。我认为可能是当今社交媒体的无差别影响。

    1. 社交媒体的影响肯定很大,一大票人在上面谈论彩礼首付的话题,而且有些“姐妹”还讨论如何才能为自己赢得更高利益,那么人群肯定就耳濡目染了。当然父母那一辈人的坏影响也很大。

  3. 平淡的婚姻首先是平淡的人,和平淡的生活
    存在两种生活状态,但是我很难以认知到存在其中的第三种生活状态
    将我抽象的普遍认知和观察到的事实普遍来讲吧。

    抽象认知到的是极贫或者极富的心态

    极贫的希望一切俭省,一切舍不得消费,这时候在对待婚姻的态度上,也毫无浪漫可言,这多见于稍老一点的。
    而他们的弟弟妹妹,则出现了代差式的经济变化,越来越喜欢浪漫,消费时尚,以及信用卡透支。越来越希望变得更好,或者各种提出高要求。婚姻在我的观察中显得非常不稳定。

    在此之上得出的结论是,如果没有经济的基础,那一种膨胀的心态会摧毁婚姻本身。平淡的婚姻正适合于普通的人。但是普通的人对任何一个人又是羞辱,和不幸所在,因为平淡的婚姻让人觉得毫无幸福可言。
    那么最好快速结婚,将一切维系都在孩子上。就像家庭的稳定都建立在宠物猫的身上一样岌岌可危。

    我无法观察到一种处于之间的恒定。极贫的心态适用于家庭的上升,而极富的心态适用于家庭的败落。
    (这只是我的揣测而已)

    事实的角度,我想说的则是家庭的关系似乎是一个激情一个退让,如果两个人都很激情,就少不了打架吵架,只能靠子女进行调和,出现了三者的斗兽棋关系。
    为了在这个理性的小框架中延续生活,过于激情是被禁止的,感性也是被压抑的。

    插一句题外话,昨天发病了一直在抱怨,他们永远不会知道对我造成了什么伤害,大概是一种无力感的在精神中肆意蔓延。这其实说的就是那种极富的心态。因为上一辈人其实是大家庭。所以在我出生的时候受到比较多的大家庭影响。

    说完认识,我想要谈到我的婚姻认知的矛盾。充满激情的生活我很想要,但是我可能无法应对其中的摩擦和负担
    充满平淡的生活,那种一潭死水的,没有共同语言的,其实又是一种隔阂。
    如果让我作为激情的那一端,我可能无力负担起,可是让我作为平衡且稳定的那一端,生活的压力大概会把我摧垮。
    我希望找一个有生命活力的,但是我幻想中,社会推崇的似乎又是死气沉沉在牢笼里的人。

    当然可能上述的案例,说明了为什么平淡的婚姻受到推崇,因为上一辈人几乎用事实证明了平淡的婚姻可以维持到老而不变质,所以他们渴望儿女拥有一辈子安稳生活。激情的婚姻,则随时有倾覆之危。总是需要依靠外人的调解,可外人未必是调解,相反是破坏家庭的和睦与幸福。

    从短期,中期,长远来看,每个做法都有自己的害处,对于两个人,三个人,多个人的关系也是一个困境。
    老一辈人文化并不高,他们只知道尊重传统和风俗是好的,同时也在自己的尝试中创建出传统和风俗,就像是洪流一样,去尝试自身的道路。
    从来没有一天,文化的传播会把人钳制的这么死板,但是钳制人的依旧是人,所以历史用不同的方式持续的演绎着这些。
    婚姻的罪是永恒的罪,不因为时间推移,就变得完善或者消失,人的本性跨越一个个帝国的崛起和消亡,历史上一如今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