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个人阅读了你的Ins消息却没有回复,但是却看了你的story?为什么一个人不回复你的微信消息,却发了朋友圈动态,甚至还点赞甚至评论了你的动态?这些问题有时候相当令人困扰。“已读不回”似乎是最常见的面对面场景与互联网场景的反差现象,它在互联网上十分常见,但是在面对面场景中不仅罕见,而且肯定会被看作缺乏教养。本文将探讨“已读不回”这种现象的起因、性质和对策。
作为一个有教养的人,我将提出一种颇为老派的观点,这种观点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可能显得非常陌生。所以,这诚然是我的个人看法,但我相信如果有越来越多的人赞同我的看法并付出实践,那么这个社会的人际关系也会更加美好。
文本聊天的性质
众所周知,文本所传递的信息只占整个面对面沟通的极小部分,有些理论认为连10%都不到。相对于面对面沟通,它以完整性的巨大代价换来了方便、即时性和无视距离的性质。就此而言,文本聊天不应该成为一个人的主要沟通方式。在理想情况下,文本聊天只适合做一些简单的信息交换,以及为面对面沟通做准备。当然,假如双方身处异地,那么这也是重要的交流方式。
方便和即时性是文本聊天的好处,但是它本身也带来了坏处。它允许你在开会的时候也能给伴侣发消息,但同时也意味着双方在“聊天”的同时可能在做其他任何事情。文本聊天也许降低了人们接触自己心宜的人的难度,但它处理不了复杂的尤其是涉及到心的沟通。它不仅可能会带来大量误解,也无法承载双方想要传达的信息。通过文本聊天来沟通情感,这跟同机器人谈恋爱是很相似的。
“已读不回”也是文本聊天这种低效率性质的结果。仅仅是文本并不能吸引一个人的全部注意,这也就是为什么遇到稍微紧急的事情,人们就不会发消息而是打电话的原因。方便也带来了任意性和低约束性。在面对面场景中,如果有人对我们说话而我们听见了却一言不发、扭头就走,那么这种行为几乎肯定是没有教养的。文本聊天带来了人们脱离教养的“自由”。
涉及到单向度浪漫兴趣的场景
那么我们要如何理解“已读不回”呢?一种常见的俗世智慧是,“不回复也是一种回复”(no reply is also a reply)。我曾经跟两位朋友吃饭,其中一位女性说:“XXX最近又给我发一连串消息,我都没回。”我赞同她的做法,便引用了这个俗世智慧:“不回复也是一种回复”。这种观念认为不回复本身就传达了某种信息,而且并不认为“已读不回”是一种缺乏教养的行为。但我认为只是在针对涉及浪漫兴趣的场景才是如此。
在涉及到浪漫兴趣的场景中,“已读不回”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对方对你缺乏浪漫兴趣,其他可能的原因还有显示了自己的不安全感或需求感而对方无法承受,对方很忙,对方信号不好,发消息的人太多,对方正在生你的气,不知道怎么回复,等等。许多时候你能大致猜到对方是基于何种理由“已读不回”。有时这些理由是混合着的,比如对方本来就对你缺乏兴趣,同时看到消息的时候也有事情在做,久而久之,那么就更不可能回复了。反过来说,假如对方恰好对你也有浪漫兴趣,遇到什么消息都会回复。
有时还要考虑同时有多少人正在尝试联系对方。在Tinder这样的约会App,甚至是Instagram这样的平常的图片社交平台,有很多女性用户会频繁地收到来自诸多男性的消息,这种情况下这些男性能够让对方回复自己的消息,这已经是了不起的事情了。
当你搭讪了自己心宜的crush并且添加了联系方式,但对方对你没有兴趣,那么对方不回复你的消息应当被视作正常现象,而对方回复你的消息反而可视为一种很礼貌的行为。在你感受到对方对你没有浪漫兴趣,而你反而时常地、不断地、乐此不疲地发没有真正内容的消息过去,这种行为可能反而显示你自己是缺乏教养的。
但是有一种心理可以被视作缺乏教养的——那就对“已读不回”的武器化或战术化,尤其是所谓的“欲擒故纵”(playing hard to get)。
总之,在浪漫场景中,“已读不回”是标示你在对方心目中在当下的重要程度的指示器。但这种指示器并不预示着未来,假如你们的关系能发生进展,那么重要程度也会提高,而“已读不回”的情况也会改善。浪漫兴趣似乎拥有一种与教养无涉的特权,这意味着我们不能用平时约束普通社交关系的礼仪去约束浪漫关系。如果你心宜的crush不回复你的消息,你却指责对方不礼貌或不尊重自己,这便是很不恰当的事情。因为你自己表现出了超出对方接受范围的浪漫兴趣,而且对方对你又没有浪漫兴趣,这种兴趣使得对方处于一种压抑、尴尬、焦虑、紧张、压力、不舒适的状态,尽管对方同时也可能感到遗憾甚至愧疚。采取进一步的行动很有可能加剧这种状况。在这种前提下,即便在面对面场景中你跟对方攀谈,虽然对方不大可能扭头就走,但她的情绪活动却也是如此。
“已读不回”并不意味着你彻底没有希望了,但至少表明对方在此时此刻对你是没有什么兴趣的。如果你还能在偶然到来的恰当时机争取到约会的机会的话,就要加倍努力地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如果对方还是没有兴趣,那么你应该尊重对方,停止联系。
其他场景
“不回复也是一种回复”不是一把万能钥匙,在不涉及到单向度浪漫兴趣的情况下,我们要从其他的角度来思考这一现象。
假如你发送的是骚扰性信息,那么问题还是出在你这里。“骚扰”指的是别人发送对方并不感兴趣、难以回答或感到厌恶的信息。比如那些看到刷到有趣短视频后频繁转发给朋友的人;那些陷入慌乱的单恋者或失恋者,他们频繁地发送让朋友感到束手无策的消息,那些给自己的子女发催婚信息的父母,都属于这类情况。
有些人暂时没有聊天的心境,他们可能正在遭受某些生活事件的影响,比如失恋或者亲人去世。
有些人在外面旅行,他们需要一个能从互联网挣脱的环境。这些情况的“已读不回”都是很正常的现象,而且一般只是暂时性的,只不过要等一段时间才会回复。
这些情况都很容易料想到的,而且也跟教养无涉。但是,一般来说,真正的朋友并不会出现主观上“已读不回”的情况。反过来说,如果你的朋友经常对你发送的正常消息“已读不回”,那么你就要检验一下这段友谊的质量了。这可能意味着你们的对友谊的认知是有差异的,也就是说你对这段友谊的实际重视程度要高于对方的重视程度。许多研究表明,只有大约一半的朋友是相互的。
有一种情况有些棘手:你发送了一些包含真诚内容的信息,有时候这些信息可能有些长,而且充满了情绪,而对方感到难以处理,于是没有回复,或者只是很随便地回复,没有把对方的心意当回事。有些人把这些信息称为“小作文”。我认为这可能体现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某种心理趋势:轻浮、随意而回避庄重、严肃、真诚和承诺——用英语来说就是light-hearted——这种心理趋势在现在的年轻人身上大量出现,它不仅出现在浪漫关系上,也出现在友谊上。这是不是一个好现象还未有定论,而我倾向于认为不是。
另外大量出现“已读不回”的主要那些互联网上未曾谋面的人,由于对方其实跟你没有产生真实的关系,那也就是形同陌生人。判断这种情况的“有读不回”要看具体情况,尤其是要看信息发送者究竟发了些什么。但一般来说,在这个时代,能热心地回复陌生人的信息,这就是非常有教养的体现了。
名人是另外的情况,因为他们可能每天有大量信息要处理。我曾经给一些名人发邮件咨询问题或表示感谢,有些回复过,有些没有回复。想必每个人都很忙,所以他们能回复我的邮件,我会有感激之情,并且他们肯定有良好的教养;但对于没有回复我的邮件的人,我也没有觉得他们不是好人。就此而言,我们不要有应得的心态。
有些博主不算名人,但其实每天也会收到很多信息。当然,他们收到的许多信息可能都是人身攻击性的、骚扰性的或其他没有内容的,那么这些信息当然没有回复的意义,甚至连阅读的价值都没有。但是,许多信息也是真挚的、探讨性的、有意义的,而我认为一个有教养的博主应该花时间去处理这些信息,即便迫于时间只能简短地回复,但至少要认真地阅读。一些每天收到大量消息的明星当然是特殊情况,因为如果他们每条都要阅读,那可能每天只能干这件事了。
这里还要区分不同的媒介。在WhatsApp、Telegram和微信这样的即时通讯工具给别人发信息,跟在Tinder这样的匹配工具给别人发信息,跟Reddit、X这样的社交平台给被人发信息,我们也应该对回复的可能性有不同的期待。其实,在即时通讯工具和电子邮件发送信息,获得回复的可能性是最高的。而假如是对一个贴子或动态发表公开的评论,由于这种评论不是一对一的交流,所以回复的必要性也低于一对一的信息。
避免骚扰和无聊,提高应答性
“已读不回”在我们这个时代要比以往更加常见。我在读初中的时候喜欢一个女生,但她不喜欢我,有段时间我每个周末都会给她发消息聊天,而她也总是会回复。虽然有一天她问我:“你是不是没话找话说?”。后来我跟她成为了好朋友,那个时候我对她也没有浪漫兴趣了。
今天,像Messenger、Telegram、WhatsApp这些主流聊天软件都设计了显示“已读”的功能,这样便可以轻松地标示出谁在“已读不回”,而不能假装还没读。我认为从社交礼仪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好功能,而微信这样的中国特有聊天软件并没有加入这个功能,从而变相纵容“已读不回”的现象。对于微信用户来说,提高应答性便需要高度的教养自律。
对信息发送者来说, 应该避免给别人发送骚扰性信息,无论是对浪漫兴趣的对象还是其他人。比如,给自己的子女发送催婚信息的父母,就不要惊讶他们不回复你的骚扰。同时,如果存在不被回复的危险,那么应该尽可能地让自己的消息变得有趣。如果给自己的crush发消息而对方没有回复,就要考虑清楚是否要继续发消息,而且如果要发就应该更加谨慎。
信息接收者同时应该尽可能地减少“已读不回”的情况,尤其是不要故意地已读不回甚至把已读不回作为武器。我认为,故意地已读不回甚至把已读不回作为武器肯定是一种缺乏教养的体现。但假如收到的是骚扰性信息、人身攻击性信息或其他没有意义的信息,那么不回复则是可以的。提高应答性,一方面指的是提高响应速度,另一方面则是提高回复的内容质量。这不意味着你要随时在线,随时准备投入聊天,但也不要假装没看见,也尽可能少地犯拖延症。当你当下很忙没法很好回应时,可以先回复说自己很忙,要等到有空闲的时候才能回复,因为可能对方正在等待你的回应。如果你过了相当长时间后才回复,你可以对延误做微小的解释。
对方对你有浪漫兴趣而你对对方没有,更好的做法也不是“已读不回”,而是真诚地表达自己缺乏兴趣。如果你跟对方是朋友,并且珍视这段友谊,那么你应该努力做一个好朋友。如果对方发来较长的包含强烈情绪的信息,而你只是简单轻松地回了几个字甚至是一个“哦”,那就不具有恰当的应答性。自己具有很好的应答性,才有可能拥有高质量的友谊。
自我中心是行不通的。当你在对别人“已读不回”的时候,想一想自己被其他人“已读不回”的时候。实际上,大多数人在事后想起自己对某个人已读不回时,多多少少会感到有些愧疚。不要让“已读就回”成为一项美德,因为只要信息在客观上是有意义的,那么它本来就是人们应当做到的事情。
结语
人们应该努力让自己在网络上的礼仪跟在面对面场景中的礼仪保持一致。我经常这样在网上提出这样的问题:你是否可以在面对面场景中重复你现在的言行?就“已读不回”这个情况来说,你会听完别人对自己说完话然后扭头就走吗?我相信你不是这样的人,那么按理来说,你在网络上也不应该是这样的人。只有对自己采取更高的标准,才能提高自己在互联网时代的教养。
维持网络与面对面的言行一致固然重要,但同样重要的是不要依赖网络,尤其不要依赖文本聊天。只要有条件,人们都应该尽可能地面对面交谈。
什么时候八小时工作普及才能好起来,行动力很重要
有趣的分析
谢谢!
所以除了工作原因,我对已读不回的没有见过面的陌生人的处理方式一般都是删除了。我不太会联想到缺乏教养这种大词,因为这个意涵实在有点广大。因为我对自己的真诚,共情能力和社交礼仪有信心,我一般会认为我得已读不回对象是缺乏良好的真诚沟通的能力的。而在我对这个人不了解的情况,这会直接抹杀掉我再去了解这个人的任何兴趣。
说得很对。
太把自己当回事了,有没有可能是你的话太无聊了,彼此已经没有交集,找不到共同话题,自然没有回答的必要了。
现实里的朋友多年不见就会自然地失联,线上这种一次添加就长期绑定的联系人模式才是反人类的。已读不回的时候,别怪别人教养低,反而应该感恩别人这么多年没有删除你。
你好像没读完文章,你说的情况我讨论过了。
说得挺好的。我也曾饱受“已读不回”的困扰:明明我分享的东西也不是骚扰人的内容,对方就是不回复我。后来我想了想,那他们也许并不值得我再去分享了。
是的。不过我觉得在对方还不很了解你的情况下也许可以换个角度,比如在约会初期,对方不回,可能因为对方还不很了解你,如果关系能进展的话也许对方会逐渐改善。不过多年来的友谊就不是这种情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