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互联网反对人性的斗争:性缘脑

On

Update

弗洛伊德心理学是对维多利亚时代的性观念的一次伟大革命。在整个维多利亚时代,性是一个受到严格压抑的话题,也是一个压抑的行为。弗洛伊德反其道而行之,在世纪交汇处把性视为人类许多心理和行为的根本来源。弗洛伊德心理学是心理学内部的一次革命,在它的驱动下,人们逐渐把那些压抑在台面下的话题搬到台面上来讨论。

在1997年电影《泰坦尼克号》中有一个虚构的场景,白星航运董事长伊斯梅畅谈为何把这艘巨大的船命名为Titanic。此时心情不佳的女主角Rose问道:“伊斯梅先生,你知道弗洛伊德博士吗?你可能会对他关于男性对尺寸着迷的观点特别感兴趣。”Rose的这番话的失礼震惊了她的母亲,并让另外两个人露出坏笑——显然他们都听懂了——而她的未婚夫和伊斯梅则是一头雾水。略懂弗洛伊德的人都知道,这里的尺寸仅仅指的是男性生殖器的尺寸。随后伊斯梅询问,弗洛伊德博士是否是船上的一位乘客。泰坦尼克号的这次处女航行也是唯一一次航行发生于1909年,也是长19世纪即将结束的年份。几天后,这艘巨大的船撞上了一座冰山。

弗洛伊德或许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性缘脑,此时信奉弗洛伊德理论的Rose也变成了性缘脑。他是一个甚至可以把考试梦都往性动机上诠释的人。他把什么行为都往性方面去诠释,难道他不是性缘脑吗?

当然,“性缘脑”不是这个意思。

性缘脑的含义及其形象

“性缘脑”是中文互联网上独有的术语,它是在中文世界中被发明,并且至今也还没有被翻译为英文。有文献指出,最早使用这个词的记录是2023年的一段微博视频,一位叫“蕾蕾枪”的博主用成都四川话在视频中说自己从别处看到了这个词,并对此进行了解释:

我觉得女生的性缘脑是你会把这个男性代入是另一半的角色

但男生的性缘脑是把女生当为一个性客体的角色

为何一个用方言叙述的视频能成为一个概念的起源,背后的具体过程还不得而知。无论如何,这一概念很快得到各类媒体或账号的病毒式传播,迅速进入千家万户的视野,而且是以贬义词的形象而走红的。

按照全网高度统一的文案的说法,“性缘脑”是比“恋爱脑”还要可怕的东西。要反对性缘脑,要远离身边的性缘脑,要从性缘脑自救,等等。而小红书上一则煞有介事的“科普贴”则说,性缘脑的原因是因为女性在童年期间缺乏父爱。于是,小红书上也出现了大量反思自己陷入性缘脑的帖子。

中国心理学家武志红在微信公众号文章中引用了如下对“性缘脑”的解释:“将恋爱关系看作最重要的社会关系,甘愿为此放弃亲缘、友缘等关系,同时喜欢将任何关系都曲解为性缘关系。”并且全盘加以接受。许多拿过心理学学位的人为了运营自己或所属企业的账号,不惜委曲求全,损失自己的专业精神,去迎合流俗大众的需要。武志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南京大学心理中心的微信公众号的相关文章则更具专业精神,它更多从社会层面反思了为什么这个词会流行,并且点名批评了中国中小学对“早恋”的防御在反面上促使这个词的流行,并且也正确地指出性缘脑刻在了人的DNA里面。遗憾的是,这种具备专业精神的文章只不过是在中文互联网上反“性缘脑”的浪潮中掀起了一个小小的反向运动的水花。

总的来说,“性缘脑”在中文互联网上是一个负面词汇,而且也不是受心理学承认的词汇。一些装模做样的科普文其实就是在推广一个不合法的概念。

配偶筛选和性化

在我看来,“性缘脑”这个词或许至少指代了两种现象:第一种是潜在地把遇到的异性从配偶的方面进行考虑,也就是配偶筛选(Mate Screening);第二种则是潜在地对对方进行性化(Sexualization)。

我过去已经对性化或者说性客体化这一现象有过详细探讨。这里值得我再次强调的是,性化并不是像那位博主所说,仅仅出现在直男对女的情况,也出现在女对自己以及直女对男的情况,或许也出现在男对自己身上。而且,性化显然是人性的一部分,具有深刻的心理学和生理学基础。如果不进行性化,这意味着人的身体机能出了问题。

而配偶筛选则基于类似但不相同的心理机制,同样也是人性的一部分。进化心理学对此有非常完整的解释。个体在面对异性时,潜意识中可能会进行快速的配偶筛选,这种筛选机制与人类繁衍的需求密切相关。这种进化本能已经深深地印刻到了人性当中。我的一位朋友在实习的时候参与一个高规格会议的承办,而她便告诉我,她很快就对一位男性发言人产生了想要跟他结婚的意欲。

无论是配偶筛选还是性化,都是在人的头脑中通过潜意识自动运行的,人类有意识的努力虽然可以在后期介入进来,但根本无法阻止或消灭这种倾向。

配偶筛选和性化都是中性的现象,所以我们应该与之和解。而且,这些潜意识中运行的想法根本没有妨碍任何人。人类有意识的努力既不应该打压这种人性,也不应该把这种配偶筛选和性化提升到表面并放大到违背道德、伦理和法律的地步。

只要我们认识到配偶筛选和性化是人类固有的成分,就会发现,“性缘脑”这个词的发明以及对它的普遍批斗,其实就是一场反对人性的斗争。而反对人性的斗争不仅注定会失败,而且也会带来惨痛的后果——20世纪的许多社会实验或者社会工程都表明了这一点。

浪漫关系在人际关系中的位置

“性缘脑”或许还有其他意思,比如把浪漫关系视为人际关系的全部并实质上放弃友谊和跟亲戚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这当然是一种不健康的人生实践,而且肯定预示着更深刻的心理问题。只有在这种情况,那种缺乏父爱的解释理论才是有道理的。

浪漫关系、友谊和亲属关系是可以和谐共生的,这种和谐共生对人生的意义非常重要。然而,在这里我们必须直截了当地指出,一般来说,在关系或者幸福的金字塔上(参考马斯洛的需求层次金字塔),浪漫关系肯定位于比友谊和亲属关系更高的位置。许多人都不愿意承认这一显而易见的事实。浪漫爱情比友谊包含了更多的要素,而且共同拥有的要素的强度也更大,而且它给人生带来的正面增益一般来说要大于友谊。拥有真正的浪漫爱情的困难要高于拥有真正的友谊。

亲属关系在金字塔上的位置更是无法跟浪漫爱情相提并论。在父母试图打压自己的浪漫关系,而自己有信心且有理智自己做出了正确的选择,那么“私奔”就是一个好的选择,因为这些父母提出了非分的要求,以为自己对孩子的关系高于孩子的浪漫关系。

当然,说浪漫关系在需求层次金字塔上的位置更高,并不一定意味着它比友谊和亲属关系更重要。一个人在吃饭的时候,往往会有一份主食和其他菜肴,而这些菜肴就位于更高的位置,但很难说它和主食哪个更“重要”。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浪漫爱情就像是番茄炒鸡蛋盖浇饭中的番茄炒鸡蛋,而友谊则是里面的米饭。只有菜肴或只有主食都是一种缺憾,只是缺憾的类型有所不同而已。

结论

总之,“性缘脑”一词混杂了许多意思,一方面包括配偶筛选和性化这样的在人性中固有的自动进行的行为,另一方面则包括了视浪漫关系为全部人际关系。只有在视浪漫关系为全部人际关系这种明显不健康的态度的意义上,“性缘脑”才是应该反对的,但在所有其他意义上,“性缘脑”所要指代的现象都是人性中所固有的东西。就此而言,反对“性缘脑”就是反对人性。

在我看来,中文互联网上对“性缘脑”的一味声讨简直就是一种从20世纪返回19世纪的维多利亚时代的反动尝试,试图消灭性在人生中的重要性。弗洛伊德当然是在夸大其词,但正如一位心理学家所说,“一流的头脑即使犯下错误,也会给人带来收获”,相比之下,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反“性缘脑”的反向革命和反向自我革命则并不会给人带来收获。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8 Comments
最旧
最新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松易涅
松易涅
6 天 前

真好。总是能看到心哥对世事深度洞察。

喵
5 天 前

看不懂。两篇我都读了,武志红的故事对于婚姻的理解过于浅薄,而且一直在强调,在画廊工作才会有幸福生活。我觉得更像是一种心理对现实的逃避。

南京大学心理中心似乎更着重于描述这种(家庭)想法对女性的阻碍。

我认为二者都低估了自我实现的难度,只是在寻求一种暂时的解脱感。生活如此艰难,以至于一种不好的东西现在都带来一种美好的感觉了。

一种得不到的骚动,得到了则懈怠的精神。

喵
5 天 前

这个新的似乎没法订阅回复?

喵
5 天 前
回复给  Stephen Leng

好的,我尝试一下,现在应该能订阅到我自己的回复了。


了解 心的道理 的更多信息

Subscribe to get the latest posts sent to you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