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段时间的国际妇女节,我看到好几位女性朋友分享了这样一张图片:
“做一个好爱人
做一个好妻子
做一个好母亲
做一个好女人
做你自己”
我看到这张图片表达了这样一种冲动:逃离传统和社会对她们的固定的角色期望,打破觉得自己“应该”去做什么事情的习惯,从而去做自己。一张十分简单的图片,就把女性觉醒运动的核心诉求表达清楚了。
但是有一个问题却悬而未决,即“做你自己”是什么意思。本文仅仅从心理学和人文主义方面进行探讨,而不涉及女权主义政治意识形态。
“做自己”最基本的意思应当是实现自己的潜能和本性,而女性觉醒运动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让参与其中的女性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潜能和本性。人文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在一篇文章中讨论过什么是“成为真实的自我”,他拟定的几个负面标准是:远离面具、远离“应该”、远离满足期望、远离取悦他人。
我们看到,无论是这张图片还是女性主义的一些基本诉求,都符合罗杰斯的定义。
但事情似乎并没有这么简单。因为这张图片还有一种更极端化的解释,而这正是我所担心的情况。在这张图片中 “好爱人”、“好妻子”、“好母亲”、“好女人”被划去了,这是否意味着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做好爱人、好妻子、好母亲、好女人呢?
至少从人文主义视域看来,事情不是如此。在罗杰斯看来,一个拥有美好生活的人是一个充分发挥机能的人。如果一个充分发挥机能的女性想剪头发或辞职,她可能不会因为别人可能不同意而阻止自己。这并不是说充分发挥机能的人是叛逆的。她们可能会遵循大学、工作、婚姻和家庭的传统道路,但前提是这些选择都符合她们自己的兴趣、价值观和需求。
也就是说,如果当你在做真实的自己之后,发现自己就是想做一个好爱人、好妻子、好母亲和好女人,你就不应当拒绝真实的自己。实际上,这很有可能是大多数人会面临的结果,因为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社会性的需要和归属感的需要。一项研究显示,只有大约12%的人由于各种原因不打算投入一段稳定的浪漫关系中。(Poortman & Liefbroer, 2010)
出于叛逆来做一些事情,这并不是表达真实自我的方式,因为叛逆心理会掩盖自己的需要。最不妙的后果就是因为叛逆而产生异化。
如果一些女性所采用的解释是极端化的解释,即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做好爱人、好妻子、好母亲、好女人,那她们在人生的某些时刻便很有可能遭遇内心冲突。极端化的解释让她们觉得自己“不应该”去做好爱人、好妻子、好母亲和好女人,但真实的自我却恰恰是想进入一种稳定的浪漫亲密关系之中。
这就是问题之所在——“做你自己”是要让你远离“应该”,但极端化的解释却告诉你“应该”不要做好爱人、好妻子、好母亲、好女人。
当一个人进入一段浪漫关系,我理解不了为什么他或她不应该做一个“好爱人”。任何进入一段浪漫关系的人都应该努力去做好爱人,否则就不应该进入浪漫关系。
至于“好妻子”、“好母亲”和“好女人”,这些概念在当今世界的内涵也跟几十年前大不相同。在几十年前,这些概念的内涵往往指的是温顺、体贴、持家、相夫教子等等,而这些概念在今天则是过时的。在今天,婚姻可以与”自我实现”相辅相成。在经历了“做真实的自己”之后,会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好爱人、好妻子、好母亲和好女人。
对于自己决定要独身的少数人,阅读一些由独身主义者撰写的自助类书籍或博客也许会有帮助。我推荐的是Psychology Today的Living Single专题。
对于绝大多数准备投入一段亲密关系的女性来说,选择一个能够在婚姻中让你得到自我实现的伴侣则是非常重要的。这个人不仅在观念上需要是一位男女平权的拥护者,而且在情绪能力上也应该具有强大的共情能力,并且在人格上要具有良好的自尊水平。这意味着你可以相信自己在跟这个人结为共同体后,不会迷失“真实的自我”,而是向着自我实现迈进。
总之,如果你的真实自我就是期望进入稳定的浪漫关系,那你可以相信婚姻能够帮助你的自我实现,但前提是你相信自己,也相信你的伴侣。婚姻的内涵随着时代的进展也在流变,而它的未来将由你们来掌控。
参考文献:
Poortman, A., & Liefbroer, A. C. (2010). “Singles’ relational attitudes in a time of individualization”,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39, 938–949.
Finkel, E. J. (2017). The All-or-Nothing Marriage: How the Best Marriages Work. United States: Penguin Publishing Group.
Living Single, Psychology Today,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blog/living-single.
宝藏博主!探寻真实的自己的过程却是最漫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