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晨风与基于common sense的知识

On

Update

户晨风与基于common sense的知识

经济学家许小年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目前经济学界不缺理论也不缺数据,缺的是常识;政策制定部门也不缺建议和谋士,缺的同样是常识。”他详细讨论了经济学界和政策制定者所缺乏的四大常识:中央银行印钞票不能创造价值;财政部门不创造价值;中央计划配置资源的效率不可能比市场高;由于货币政策不创造价值,由于财政政策不创造价值,由于中央计划配置资源的效率比市场要低,所以经济的增长是不可能依靠宏观政策来实现的。尽管许小年的一些具体表述或许过于绝对,但“四大常识”的确在很大程度上没有什么问题。

许小年的“四大常识”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要尊重市场、不要迷信国家干预。但是这究竟是不是常识?

我们要先回到常识在语言上的起源。它是对英文的common sense的翻译,但稍微懂英语的人都看得出来,这个翻译是不准确的,因为sense不是“知识”的意思,而是“感觉”的意思,二者有天壤之别。法国的首都是巴黎,这是一个知识,但不是一种感觉。看到一个小孩快要掉进井中,自己吓出一身冷汗,这是一种感觉,而不是一个知识。不过,我的一位朋友提醒我,“常识”的翻译在日语中的语感是对的,而中国是从日语中转借的翻译。无论如何,从中文的语感来说,对common sense的正确翻译应该是“常感”。接下来我将使用“常感”而不是“常识”。

准确来说,“要尊重市场、不要迷信国家干预”是常感(common sense),而不是常识(common knowledge)。实际上,在中国,具备“要尊重市场、不要迷信国家干预”这种信念的人可谓是相当少见的,所以这在中国肯定不是常识,但这意味着中国人普遍缺乏经济学常感,或更准取地说,缺乏基于常感的知识

也就是说,这里要区分“常感”(common sense)和“基于常感的知识”(common-sense-based knowledge,以下简称CK)——我认为,“要尊重市场、不要迷信国家干预”不是常感,也不是常识,但却是一种CK。CK是从常感推论出来的,而不是常感本身,所以CK不是直接获得的,而还是需要在常感基础上动脑子。否则的话,我们就无法解释为什么很多人都不具备要尊重市场、不要迷信国家干预”这样的常感。

我们来以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面包价格管制为例来讨论。由于巴黎的面包供应短缺,这自然地导致面包的价格上升,但巴黎的市民快要吃不起饭了,于是他们要么抗议,要么进入面包店强行以“合理价格”购买面包,要么干脆哄抢。价格管制政策虽然在政治上获取了短期的安定民心的效果,但总体而言是失败的,因为它导致了商品短缺和黑市横行,并还是导致了普遍不满。这一政策也在一年后废止。

由于在18世纪末,经济学还是一个新兴的学科,所以在公众之间不可能存在经济学常识,但是依然可能具有某种常感。具有常感的人会很容易想到价格管制政策的反噬性的后果,会很容易推测为什么商家会涨价,但当时的巴黎市民和政策制定者却只是看到了短期的生存利益和政治利益。

令人遗憾的是,我们这个时代似乎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卡马拉·哈里斯在一百多天的竞选运动期间也曾提出了使用行政手段来平抑物价上涨的政策构想——她称之为“反哄抬物价(price gouging)”——这一构想震惊了经济学家。《华盛顿邮报》的一篇观点文章是很有道理的:《当对手称你为“共产主义者”时,或许不该提议实施价格管制?》。从这个意义上说,哈里斯缺的也是经济学CK。顺带一提,哈里斯获得的最高学位是加州大学旧金山法学院法学博士,并且做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检察官。

显然,作为消费者,尤其是生活必需品的消费者,没有什么人在看到物价上涨时不会觉得不满,而希望物价下降当然也是一种常感,但是以强制手段平抑物价却绝对不是常感。前面已经提到,看到一个小孩快要掉进井里的惊恐感是一种普遍具有的感受,从而是常感;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的第一反应都是迅速跑过去要拉住那个小孩,实际上,大多数人可能会被惊恐感吓得一动不动,而不是冲过去救援。另外,尽管消费者普遍希望物价下降,但是商品生产者和出售者却不是这么想的,因为他们自己的成本往往也在上升,所以自然地要求物价也上升——所以就连希望物价下降是不是常感也是很有争议的。

现在,我们来进入户晨风的话题吧!但要先提请注意的是,我并不建议人们过多地看户晨风的直播视频,因为它提供信息的效率实在太低,而且充满了各种毫无意义的甚至盛气凌人的话语、废话和人身攻击。而假如跟他“连麦”的人是一个所谓的“低认知”人,那么整个直播就成为了一场令人难堪的灾难。

户晨风给我的印象是,作为一个高中毕业而没有读过大学的人,他在CK上有很大优势,而这无论是在高中学历这个群体还是博士学历这个群体都是很匮乏的。低学历人群和高学历人群都很容易沉迷宏大叙事——尽管是出自完全不同的原因——而宏大叙事往往是跟CK唱反调的。

直截了当地说,在大多数社会和生活议题上,CK往往都是正确的,而过多的智识思考,假如这是跟CK唱反调,那么往往是错误的。后现代主义就是很好的例子,其多数主张都跟CK背道而驰,而且也难以令人信服。

康德早就在实践理性领域承认了这一现象,他把“常感”称为“普通知性”:

因此,关于道德事务和义务,普通知性常常比思辨知性作出更正确的判断。

逻辑学

布鲁斯·G·查尔顿(Bruce G. Charlton)在2009年的一篇饶有趣味的论文《聪明的傻瓜:为什么高智商的人往往缺乏常感》中认为,社会和生活议题属于”进化上熟悉“(evolutionarily familiar problems)的问题,而基于直觉和情绪驱动的适应反应往往足以应付这些问题。过于依赖智力并提出与常感完全不同的方案则会导致不良后果,而且也会让这些人显得像是“聪明的傻瓜”。查尔顿的结论就是:“在社会和心理领域,普通人的常识判断往往比精英的时髦理论更正确。

户晨风处理的问题大多是社会和生活议题,也就是基于常感便可得到正确回答的问题。户晨风之所以推荐特斯拉和苹果,答案是非常简单的,因为他说这些产品可以进行自由批评,而人们对它们的竞品们却没有这样的自由。人们可以根据CK推断,假如一个产品不允许自己在网络上公开被批评,并且动辄要删帖、封号、发律师函甚至起诉,而人们很容易设想这背后究竟意味着什么。户晨风对私有化的推崇,同样是出自CK。我甚至认为他移居成都的决定也是出于CK。如此等等。

推崇私有化在中国其实是非常反常识的,大多数985毕业生都不会赞同,更不用说其他受教育群体的人群。当然,人们不能指望户晨风在给出支持医疗和教育私有化的理由时会得出跟米尔顿·弗里德曼一样精彩的论证。出于学历因素的原因,他不可能给出好的系统的论证,但是他给出的理由在传播这种理念方面——尤其是给所谓的“低认知”人群——已经够用。

我想起户晨风与一位复旦经济学博士生的讨论直播视频(这里有一个YouTube链接,还有一个B站视频)。当然,这段视频大部分时间都是没有价值的信息,因为户晨风一如既往地盛气凌人、缺乏教养且容易引开话题,并且实质上户晨风暴露出了自己经济学专业知识的不足,而那位复旦经济学博士生则体现出了自己的谈吐与风度。在增值税的最终负担者方面,二人显示出了CK与专业知识的争端,户晨风认为最终是由消费者承担,而复旦经济学博士生则认为是企业。

不过,除了这位复旦经济学博士生,其他的沉迷于宏大叙事的硕士生们和博士生们的表现就没有这么好了。B站上有一个户晨风和诸位复旦博士生辩论的视频合集,这些视频使得B站用户们对复旦大学的博士生培养质量感到堪忧,并且为这些人掌权的未来感到担忧。但公正来说,这些跟复旦没有关系,只是跟高智商和专业知识导致的缺乏常感和缺乏CK有关系。而缺乏CK就会导致这样的情况。

当然,我并不赞同户晨风的所有观点。诸如苹果人/安卓人的社会分层理论,即便只是拿来娱乐也是低级的,而这跟CK无关。他认为年轻人应该居住在北上广深成都杭州武汉南京也跟CK无关。他反对特斯拉的单踏板模式似乎也没有什么道理。在涉及到民众苦难的话题时,他会切断连线。他对敏感话题过于应激。他缺乏真正的辩论技巧和品德。他有投机主义的一面。不过,假如让我举出一个以CK为主的中国公众人物的话,那么户晨风便是一个绝好的代表,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他如此流行——CK在中国是稀缺的,但又是被需要的。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评论

《 “户晨风与基于common sense的知识” 》 有 53 条评论

  1.  的头像
    匿名

    今天早上我还在油管看“老周横眉”对户晨风被全网封禁的理由分析和他未来可能在油管发展前景的预测。我比较认同他说的一个观点,就是这种常识一旦脱离了本土,在国外几乎是没有市场的——因为它也仅仅是常识而已。

    近期张雪峰被封禁也引起了我的关注。很难不把两者联想到一起。我一向分不清左右派别(比如户晨风,直觉偏左,和网上的定论似乎不同),但张这样绝对秉持实用主义的也遭此厄运,也是咄咄怪事。这条线在哪里?对此博主怎么看?

    同意博主对户晨风用语和态度方面的指摘。不过在某些视频里(我记得有一次一位刚毕业的年轻人讲述自己欲进一家许诺高额薪资的小公司,他极力劝阻),他与对线的听众非常耐心,堪称苦口婆心。这很难判断他是因为恰饭而不得不忍耐对方的愚蠢,还是真正出自对后辈的关心。不过论迹不论心,早期他还未成名时,也确实花自己的钱帮助过低收入人群。整体上我对其封禁感到惋惜。

    1. 看按照国际意识形态标准还是中国意识形态标准,按国际标准的话,张雪峰是极右(偏法西斯、社会达尔文主义),户晨风是右(英美保守主义)。中国意识形态标准现在已经没有标准了,难以判定。

      我也看过他比较有耐心的视频,但更我留下更多印象的是以莫名其妙理由训斥和人身攻击的片段。有个人在讲话前喜欢说“嗯”,就被户晨风严厉训斥几次。对那位复旦经济学博士生也是一通人身攻击,说他掉书袋、不食人间烟火、不懂经济学,说要好好教训他,说他没在贵州开过车。他在贵州开没开过车都不影响谈论贵州高速公路的问题。

      我觉得户晨风和张雪峰都不应该封号。封号的原因似乎是出自最近“打击煽动对立”的行动,而封禁这两个人似乎可以显示平衡。但应该捍卫所有人的言论自由权利。

  2. 户晨雨 的头像
    户晨雨

    针对文章关于common sense 和 CK的第一部分,有如下几处疑问。

    根据韦氏词典,
    common sense: sound and prudent judgment based on a simple perception of the situation or facts
    基于上述释义,有几点澄清是必要的,it’s necessary sensu stricto。
    1. common sense ≠ common + sense,正如 sweet potato ≠ sweet+potato(蕃薯≠甜+土豆)。也就是说,不是a sense that is common is a common sense。另外,我们也可以很自然地说sometimes most people lack common sense,这意味着common sense实际上是基于心智正常度而不是人口比例。
    2. 如果按照字面解释—-当然我们承认通常字典释义是比较理想化的狭隘的—-日常语言中所说的common sense实际上是正常心智基于对客体的感觉而形成的认知,而不是感觉本身。具体一点说,当我们看到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感觉到的惊恐情绪不是common sense。在中文语境中,我们也不会说这种情绪是“常识”。虽然“看到该情景而(应该)感到惊恐情绪”是common sense或者常识,但是情绪本身和“感到该情绪”不是一个东西,前者是一种情绪,后者是一个有关这种情绪的命题。同样的,“看到该情景而认为有某种危险”或者“看到物价上涨认为那是不好的”也是一种common sense或常识。
    3. 那么问题随之而来:“看到小孩吊到井里的第一反应是/不是应该迅速跑过去要拉住小孩” 和 “居民看到物价上涨希望物价下降”,这两个是不是common sense呢?无论是或者不是,都需要理由。按作者所说(‘尽管消费者普遍希望物价下降,但是商品生产者和出售者却不是这么想的’),判断标准似乎是一个断言是否被多数人或者所有人接受。这又回到第1点,common sense≠a sense that’s common。
    4. 我们再回去依照作者的思路,区分common sense(=a sense thats common)和common-sense-based knowledge(=true “common sense” in our daily use),如果CK是基于sense的,又有两个问题:a. 如何从sense推出CK?这里似乎需要额外的东西—-比如一个价值判断—-这个东西加上sense就能得到CK,那么 b. 这个东西是什么—-它可以是任意的吗?如果推出CK应该遵循的规则是不与sense矛盾,那么,快乐致死不就是符合CK的了吗(cf. Olds & Milner 1954关于快乐中枢的实验及后续其他实验)?

    1. 户晨雷 的头像
      户晨雷

      虽然关于common sense的疑问似乎不影响后半部分关于户的讨论走向,但是如果CK值得商榷,就需要用别的不同的框架来解释户。也即,户和其他人在生活或者社会问题方面的关键差别,是别的什么东西。

    2. 当然不能把common sense来纯逻辑地看待,英语和其他欧洲语言有一大堆不合逻辑的用法。而且你可以注意到,韦氏词典的定义似乎已经预设了common sense是对的。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你说的第1点,换成CK或许更成立。也就是大多数人缺CK,而不是缺common sense。

      第2点似乎没有问题。第3点的关于物价的例子似乎跟第2点没有区别,但我想强调的是,“动用强制手段平抑物价”不是CK。这就像很多人觉得一个女孩很漂亮,如果这是common sense的话,那么“我要把她据为己有”就不是common sense,也不是CK。

      第4点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到回答,这背后可能需要精细的哲学论证,而很遗憾我的专业领域不是这个。但这里的确存在一个鸿沟,因为理论上来说common sense是大多数人都有的,但CK不是。有东西阻碍人直接从common sense为基础去推论知识,而是从抽象理念去推论知识。比如,假如你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巴黎市民,你去买面包,发现面包涨价了,大多数人可能就开始怒骂奸商甚至呼唤革命正义了,但是你或许会好奇卖家为什么会涨价,然后商家告诉你他们的成本也上涨了,然后或许你会去思考农民那边的情况。同时,你或许会思考强制定价导致的后果。进而你就会逐渐开始进入经济学。

  3.  的头像
    匿名

    户晨风犯了非法采矿罪

    1. 没懂什么意思

      1.  的头像
        匿名

        他动了这个国家的人矿资源,所以叫非法采矿罪

    2. gigachad JACK 的头像
      gigachad JACK

      你是指网上“盗取国家资产”论调?

      1.  的头像
        匿名

        我的意思是户晨风动了基本盘的观念,那些基本盘就是优质国家资源,是品质上好的人矿。

      2.  的头像
        匿名

        因为民众都是human resource,和牲口是一样的(所谓HR就是公司里负责牲口采购的部门主管,这是大家都无异议默认的),因此户的行为存在传播非主流意识形态、非法煽动劳动力市场牲口的嫌疑,这些牲口可能少卖力拉磨下蛋产肉了,而户以及其他人或许会分割走这一部分原本应该被农场主收割的产出

        1. 实事求是地说,我觉得这种“煽动”可能是想象出来的。这些人难道听了户晨风的话就不劳动了吗?不太可能吧,总要混口饭吃。

          1.  的头像
            匿名

            你去看浙江宣传的三把暗箭。你应该对浙江宣传不陌生了吧😏。如果户从平台获益,那他的罪名在很大程度上就成立了,如果有人听信了户的话,那润人的政治错误也可以归到户(及同类主播)身上,假使户没有从平台获益,他的各种缺乏技巧的言论也授人以柄。
            顺便我个人并不觉得这种煽动是想象的,因为他的受众的知识水平均值可能没有你想的那么好。前几天还有新闻声称山东破获“一贯道”传教,not surprising at all。大多数人是很容易煽动和欺骗的,即便他们没有胆量付诸实践。

            1. 就是那个在解封前夕还在为动态清零摇旗呐喊的公众号吗?言归正传,他的话完全属于法律应保护的言论自由的范畴,所谓的煽动群众好像在哪里都不能是堵嘴的借口。

            2. 整个人矿理论(听起来是一个翻版的剥削理论),虽然我觉得我能体会到它想表达的意思,但严格说来还是经不起推敲的。

          2.  的头像
            匿名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嘛。虽然我个人不觉得这个罪名在实际上有多少成立。

          3.  的头像
            匿名

            但是,如果煽动群众不能作为封口的理由,那么在温和的邪教方面你也认为应该任由其传教吗?这些温和的邪教不教唆杀人放火,但是聚众敛财,以玄妙不可测量的内容兜售各种宗教服务——-比如可以价值¥100000能汇聚宇宙能量的手串。如果老登相信这种手串,因此没有及时检查身体因癌而死(为了让这个问题的道德考虑更明显,不妨假设逝者是大家自己的直系亲属),那么这个聚众敛财的宗教组织需要为兜售手串儿负责吗?你甚至找不到证据去建立手串和癌死的逻辑链——因为有可能是老登自己的错,因为手串汇聚宇宙能量需要时间,他们没有及早购买手串因此汇聚的宇宙能量不足以及早治疗他们的癌症。

            1. 你这个比喻也太极端了
              建立在,人必须受到普遍理性或社会的约束
              (事实上只是买安慰剂)

              金钱本位
              这些钱不看做他自己的财产而是可被继承的财产

              生命高于死亡

              三个角度出发了

            2. 这本质上就是诈骗,当然不能任其发展。言归正传,户晨风又没诈骗谁,无非就是让大家不要消费那几个国产手机品牌和电车品牌,动了很多人的奶酪。

          4.  的头像
            匿名

            但是上述例子足以挑战言论的狂野自由。当人们把切身利益也带入争议时,他们的立场或许会与自己作为纯粹的旁观者不同。试想如果一个人很清楚自己也可能成为枪下亡魂时,他还会那么理直气壮地说出诸如“每年死几十个人是捍卫持枪权的值得的代价”这种话吗?或许他心里面也会迟疑1秒钟吧。
            如果一个人考虑自己也可能遭受言论的切身伤害—尤其是他考虑自己可能在完全不懂的领域遭到欺骗,正如低教育经历者被抖音上各种愚蠢的谎言欺骗,即使这些愚蠢的谎言在高教育经历者看来极为拙劣—我想他对言论会多一分忌惮。

            1. 你说的这个问题,我最近也在思考。实际上,19世纪的思想家在这方面是直言不讳的。黑格尔公开说过(在大学课堂上),历史是一个屠宰场,是一个无数人牺牲的祭坛,而且他也觉得战争是必要的。弗洛伊德也在一个和平主义的交流中公开说,战争是必要的。只要你超越单纯道德的层面,从一种超然的视角来看待世界,那么你就会觉得,Kirk的这句话是可辩护的。当然,假如有什么问题的话,那问题就出在,Kirk毕竟不是思想家而是社会活动家,作为一个社会活动家在公众面前说这样的话,或许是不恰当的。

          5.  的头像
            匿名

            如果足够超然,舍弃私利,包括已涉入此世的私利,那么即使每年在枪下死几万人也可能是值得的代价。甚至,为了智人的延续而抹去一些民族,也是可辩护的——或者说不过是智人内部的矛盾而已。
            但这似乎很违反你说的CK,而且似乎将不可避免地走向一些你不喜欢的宗教结果。

            1. CK又不是万能解药。超然意味着已经脱离了common sense的范畴,而更像是一种上帝视角。这种视角实际上并不是为解决问题而设计的,而只是提供一种outlook。

          6.  的头像
            匿名

            首先,售卖能够汇集宇宙能量的手串不是诈骗,否则算命风水咒语圣水诸如此类全都是诈骗,这种定性危害了超过半数人类的信仰。这似乎也有韪CK。
            如果买汇集宇宙能量的手串算是诈骗,判断它是诈骗的规则如何能保证户以及其他人发表各种是非不一的观点不算诈骗呢?

          7. 我还是觉得你的比喻太极端了。
            一般而言,环境恶化会变成小圈子互保,并不会演化到杀几万个智人解决(战争就是另一种结果了,但是我理解的战争的本质更像是掠夺,夺取他人的生命来繁衍自己的生命)
            你的思维太直线条了,现实不太可能大范围发生这种不符合生命繁衍规律的事情,你的想法过于被教条的反生命繁衍。现实并不是一个末日人类就灭亡了,而是以没法想象的方式坚韧的继续生活着。

            1.  的头像
              匿名

              那确实是一个极端的、可能让人感到不舒服的类比。但这样的类比是有特定目的的。
              按照Leng博主所说的,选取一个超然的视角——当然这蕴含着对私利的放弃——就能接受让少数人的死亡成为维护多数人利益的代价,同时按照你所说的,抹去一个民族这样大规模的事情通常不会发生,这就导致两种逻辑结果——或者说你的唯二选择:
              1)你接受让少数人的死亡成为维护多数人利益的代价,同时也接受种族灭绝作为维护更多人利益的代价,只不过你认为——或祈祷——种族灭绝尽可能少的发生;而种族灭绝一旦发生,你不能反对它
              2)你接受让少数人的死亡成为维护多数人利益的代价,同时你不接受种族灭绝作为维护更多人利益的代价;因此你需要找到至少一条规则,这条规则可以支持少数人的死亡成为维护多数人利益的代价、同时拒绝种族灭绝作为维护更多人利益的代价
              那么你是选择哪一个呢?

              1. 其实可以回忆一下电车难题。我记得桑德尔在讲电车难题的时候,大多数人都在支持牺牲少数救下多数的场景举起了手吧。

                我们在探讨的问题绝对不能自然地延申到种族灭绝上,这完全是另一码事。而且种族灭绝这个问题也丝毫没有现实性,我很难想象在什么时候会出现必须灭绝几个种族才能维护其他人利益的情况——没有必要思考这种不可能出现的情况。

                1.  的头像
                  匿名

                  我没理解错,你应该选择了(1),即接受任何为多数人的利益而牺牲少数人。按照已有的研究,这似乎是多数“大脑功能正常”的人的选择——当他们不是被绑在铁轨上的时候。
                  而当他们被绑到铁轨上,他们立马支持相反地道德立场了。这种表面上的自相矛盾我目前还没想好该如何处理。
                  anyway,回到户的问题,我比较倾向于觉得,他既挑战了某个天朝大梦,也制造了混乱,封他的口和支持他继续传播个人观点,两者是势均力敌的(不)合理。

                  当然这里还隐藏了另一个麻烦的问题:允许不同的观点自由发表,形成一个多言(polyglot)或者杂语(heteroglossia)的社会,真的能把人类从宗教或者皇权的单言(monoglossia)的唯一真理幻觉中拯救出来吗?我相当质疑这一点,并且现实和研究也表明人们总会走向属于他的信息茧房。自由发表观点制造了更多的更零散的唯一真理幻觉。尤其讽刺的是,目前看来反而是把真理的叙述权让渡给比神像更接近神的AI,更可能让人类走出他们各自的信息茧房——人类恐怕最后还是要从中声喧哗返回唯一的声音。

                  1. 这里其实没有什么严格意义上的自相矛盾的情况。

                    你可以设想,一群人说公有制好、共产主义好,但是真的让他们交出私有财产的时候却不愿意了。这是一个典型的观念跟CK甚至common sense冲突的情况。

                    不过,电车难题和Kirk的话不涉及这种典型的冲突。首先,持枪权和共产主义这种抽象观念不一样;其次,那些死于枪支的人只是极少数,但共产主义下所有人都要交出私有财产。只是当那些人发现自己是被牺牲的局部,他们才会改变想法。但假如这个时候说他们可以不死了,其他人死,他们往往又回到原来的立场。

                    言论自由的社会当然比单一的社会更好(让我们牢牢记住,中国宪法上面也写了言论自由)。当然,还是会有信息茧房,但是总体程度会轻很多;其次,说它不会把人类从信息茧房拯救出来,这不是维持言论管制的借口。假如言论自由社会里面的问题是大学生面临的问题,那么单一社会还是小学生的问题,你不能说大学生的问题比较困难,你就把自己维持在小学生的水平。你说的这句话跟有些小粉红的话差别不大。

                    1.  的头像
                      匿名

                      我不觉得管制是对的,但我也认为常见的反对管制的理由有其支持者所宣称的合理性。按你的比喻,言论更自由的社会可以让中国人从小学生进阶到大学生,但我很怀疑这一点,我更容易想到的是这会让本来穿同一种校服的小学生变成穿五颜六色校服的小学生,即使打扮更自由更像大学生的样子,他们还是小学生。
                      我个人更喜欢的结果,是如果真理的叙述权都让渡给AI——而不让人类统治者染指,因为AI替代那些无毛猴子成为了统治者——会怎样。一个比神像更真的神,应该会比神像和无毛猴子做得更好吧

                      关于自相矛盾的一点,感谢你的提醒。如果推理具有层级性,那么似乎可以引入某些机制改变原本同一阶的推理规则~~太棒了

                    2. 我的意思是,你可以考虑一下罗尔斯的“无知之幕”,也就是预设不知道自己在现实世界中会是什么样的情况,这个时候所做出的决定才是值得参考的。所有人在无知之幕揭开以前知道有极少数人会死于枪下。你说的情况属于揭开无知之幕后发现自己就是那些人,然后反悔的情况。他的理论已经很好地应对你的所谓的自相矛盾的情况。

                    3.  的头像
                      匿名

                      我在很大程度上是个“罗尔斯主义”者,我偶尔看起来很左大概就是因为这一点。但是我同时相信无知之幕是个好比实验科学的过于理想化的设置,因为我对人性没有任何信任。XD

              2. 我觉得有一个很好的思考源就是疫情
                你怎么去看待方舱医院呢?我黄码差点被抓进去喵
                就这样大概还付了200元的救护车费和两千多的酒店隔离费用。
                我的意思是,即使我有钱的情况下,这些医疗费应该出自于自我牺牲带来的价值感,而不是被动牺牲被当作破产的祭品笼子里的猪?

                服从和让他人付钱是自相矛盾的,如果想要他人服从,那么就不能拿他人自己的钱付账。换句话说,我觉得我的医药费应当可以报销?

                你的观点有点高高在上的冷漠,这说明,你并不是平等的去对抗抗衡的,依然想象着一个无敌者,一个大帝的意志。去统御这个世间。

                虽然超然的样子我现在不是很喜欢,但是我能理解这个阶段,以及这样(的思维)对个体理解事件的有益之处。我认为这个方向会有些接近于宏大叙事而不顾忌生命本身的幸福。

                我为我话语中可能存在的攻击性而抱歉。

                关于ai的部分,和多样性的部分我这样看
                以前的小学生是没有校服的,显然校服也是后天的服从安排,事实上我一直把我高中的校服称为狗皮大衣,穿上去好像一条摇尾乞怜的狗啊,他是黑色带红色条纹的,因为农村学生的衣服差一点,所以为了防止歧视而强迫所有人穿校服。这事实剥夺了城市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ai,我认为其受到话语噪声的影响,你可以了解一下lora训练,目前很多ai是基于meta开源的语言基座,似乎叫llama?
                而他们擅长做的事情就是用特定的文本去训练ai复读文本

                而,lgbt,在公共语言场域可以用不到10%的人群发出30-40%的噪音,这证明ai的数据在不被清洗的情况下是有极大的危害的,事实上不同国家的ai,由于训练文本的不同,会导致他们出现极为不同的观念。而中国的ai就很爱打女拳。总是说一些合乎女权的话来,这彻底的文字污染停留在系统底层。所以我觉得你期待的,嗯,智慧神,可能会变成一个语言暴力机器。

                我猜中东地区的ai就会要求遵守古兰经教义。

                所以,我认为,单一的话语权,从多样性到ai,都是很糟糕的一种选择。
                最近我把ai戒了,因为它不断的对我进行语言暴力(对我来说情绪安慰就是一种语言暴力),我更关注发生了什么,我遭遇了什么,但是ai可能受到安全条约的影响,回复我的内容完全是安慰心情为主的,这让我意识到ai只能在情绪稳定后作为一个暂时的知识工具,甚至我怀疑它和书本并没有那么大的区别,ai只是推测下一个最大概率出现的词语(英文单词)

                1.  的头像
                  匿名

                  你说得很精彩,并没有什么攻击性。
                  关于疫情,我几乎一个人孤零零死在冬天的马路边。如果一个列维坦或者神明有无限权力,它就必须为所有的错误或痛苦负责(所以被强制隔离当然应该报销医药费)。
                  而另一方面,将列维坦或者神明关进笼子,让权力分散于全社会(包括市场),无非是用一个无形的列维坦(即社会)来替代一个有形的列维坦(君主或神),以至于个体的痛苦难以追责,出现“大家都是自己XX的第一负责人”这样同样可笑的现实。一个人的决策如果总是受到环境干预,为什么环境不能是第一负责人?因此拒绝列维坦,是那些对环境有更高掌控的既得利益者或者希望对环境有更高掌控的赌徒的更好诉求,对其他人而言并不是。
                  而关于这样的AI神,我在想象的是一个真正的AI,具有真正的(超越人类的)智慧,而不是目前市面上的这些仍然被人类操控利用的高级计算器。
                  但即便存在AI神明,实际上人类也不可能同意把真理叙述权让渡出去,因为虽然对一直失去这个权利的人(比如许多底层)来说他们本来就没有真理叙述权所以更可能对此无所谓,但那些曾拥有这个权利的人必然不愿意放弃既得利益。即使降下无知之幕,人类也不缺投机倒把的赌徒

                  1. 第一段:何为环境的探讨

                    我确实更倾向于每个人都为自己的决定负责的观点喵。
                    你的言论从社会(西方是社会契约,东方是宗族关系等等)来说是成立的,从自然环境来说,是不成立的?这可以追溯到道家的一些理念?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之类的。

                    也就是说,这个环境,我认为你更多的指的是社群环境,而不是自然环境。从中国传统的福祸观点来说,福更容易陷入被社会爆金币的情况,而祸则人人趋避,反而避免了被社会侵害。

                    第二段:对环境指责的虚无性

                    这样的话,指责文化本身,这我觉得挺难撼动的说。这种生存方式可以说是繁衍最大化的功利考量,自然选择的结果,而不是人为造就的制度。

                    我很喜欢滚开的小说,他的上一本《绝境黑夜》,描写的源灾冲刷世界,万物构建自己的结构苟延残喘,最后又一起被冲刷掉。我想,社会就像是这样,在激流中不崩溃的结构吧(小型企业的生命很少高于三年?而国家长存几百年)

                    我在想,当ai满足了智慧的困境,那人类又会遇到其它的困境,接着筛选出更依赖ai而具有其它功能的人类更好的繁衍。(比如擅长使用ai提示词的人目前在ai绘画上很有优势,这批人擅长利用和控制黑箱变量,用和巫蛊咒语差不多的prompt来控制ai生成的东西)
                    假设ai不稳定,那么可能这批人类会更脆弱
                    假设ai稳定,这批人类会占据更多的繁衍机会,生存空间。

                    那么这时候ai不就成为了环境的一部分了吗?

                    第三段:对虚无的反思

                    那这时候我好像只能反问幸福的虚无了。当然,那种空洞是逻辑跨过过于遥远的时空的一个错觉。就像天文学家迷失在星辰的历史中一样。

                    所以我才讨厌虚无主义,喵喵的困境是当下存在的,但是宏大本身会天然的解离实存的事物。

                    但是虚无主义,是用逻辑推断出一个矛盾,就是我们的意图的冲突是虚无的,我们分别代表着自己生存和繁衍的方式。代表着自己生物本能潜意识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代表对最适宜自己的生存结构的理解

                    第二次写
                    第四段:环境和自我的关系

                    你说的ai似乎是,可以自己学习经验并进化的智能?
                    好像agi他们这帮人想要搞这个。我现在更注重精准的自我表达一点,这是我认为ai不能通过训练得到的,人类的自我(完全归属于自我的部分,比如内心)

                    我思考了一下,我想,你强调周围的环境干涉,我想你可能强调的是学校?或者社会体系?但是社会之外就是虚无,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乡毋宁
                    (虽然发音是上海话,但是转化成文字的时候把那种乡下人面对空旷虚无的农村无休止的闹腾的氛围给体现出来了,老一辈70岁以上这种词特指江北人,而江北人确实存在这样的,和环境结合的性格缺陷)

                    第五段:环境和虚无的选择

                    自由是虚无的自由,什么都可以做,也就意味着失去了(可预知的)最原始的激励奖励机制,和不可控的随机惩罚机制。一切变得不可控不可知,这时候人会遗忘何为自由。就像《围城》里说的,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
                    但是现时的痛苦,双方都想现时就去逃避,一些人认为虚无总比惩罚好,另一些人认为吃饱饭总比饿肚子强。

                    我想我也迷茫了,但是从这里看,既然一个结构不能让所有人所有者都满意,那么它的支离破碎也是迟早的事?

                    第三次写
                    第六段:政治视角

                    那么我似乎有点理解了,你的话确实是建立在人类的范畴上去考虑的,但是,你说的“大家都是自己的第一负责人”,我不太确定其语境基于2023还是2013,这两个差别很大。这关乎于市场自由和生命保险,因为政治敏感性,我不建议你发表与这件事的评价喵。
                    但是这其实又是连在一起的,2013的收紧导致了2023的放开变得让人奇怪。(但是没脑子的猫也只能感觉到奇怪而已)
                    (2013是破除xx幸福是xx恩赐的error认识)

                    引水造渠,终究只能普惠少数人,所以,我对利维坦实话说不太感冒。

                    大概是第四次写
                    第七段:对文中感觉到的矛盾性

                    但是你说的,把利维坦关进笼子?这个比喻真是让人感觉奇怪。这件事情也很奇怪,我觉得并不像笼子,而像是所有人都接入了利维坦的自来水管道?比利维坦还要利维坦,现在他们共生在一起了。

                    全文比较乱,中途被打断了好几次,所以思路可能有些不连贯。我尽量做个分段。

                    1.  的头像
                      匿名

                      感谢如此丰富的回复,我无法一一回应。不过其中有两个地方我觉得需要稍微展开一点。一个是关于列维坦的比喻,那个是借用了霍布斯(Thomas Hobbes)的内容(而不是单纯指圣经里的怪兽),把列维坦关进笼子则相当于宪政或者制衡的操作。我猜这样表述你应该就了解我的比喻的意图了。另一个是关于你所说的“这种生存方式可以说是繁衍最大化的功利考量,自然选择的结果”,类似的观点我也偶从别人那里听到,而且也在人类学的作品中有所暗示。从这个角度说,从演化的试错角度看,演化其实已经相当于某种非常粗劣的无知之幕了,人们在千年之中走到了如今某种动态平衡的现状——当然这里有个比较滑稽的问题,中国居然在帝制礼徘徊了两千年。而无论怎样的选择,其文化政治社会结果是不能让所有人满意,因此总是需要牺牲,总是会选择那些看起来代价局部最/较小的牺牲。如果有一个真正智能的接近全知的AI,它是否会想alpha-go那样关心全局的结果而不顾局部的损失——也就是说它根本就不关心人类的局部伤亡,或者不关心作为局部的全体人类,而只关心最终它要的结果呢?我想是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2.  的头像
              匿名

              是这样的,如果试图按照合乎逻辑的方式去推,思考就会变得非常“直线条”,而这种“直线条”并不符合人类往往自相矛盾的现实——至少表面上看往往自相矛盾。
              (所以实际上人类需要一个新的规则系统,它具有相当好的优度能解释他们表面上的自相矛盾、同时又拒绝不想要的真实的自相矛盾)

  4. 忧郁,不想展开喵。
    大概想说的,就是,虽然常识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但是整片文章,都建立在,中国资源不足的稀缺条件基础上。
    既然大家都觉得资源稀缺,那么出于竞争,也不会选择好的。
    也许真的不保护儿童,儿童就提前成为人矿了
    现在是18岁成为人矿
    我想到汉格尔与格莱特的故事,老巫婆把孩子们喂肥了就吃掉。

    1. 其实没大看懂为什么资源稀缺就容易导致在竞争中选择“不好的”。

      1. 我今天去,嗯,一个,购物中心?算是档次比较低的比较农民集市的感觉(比如套圈什么的)
        对年轻人的游戏体验写了一个娱乐记录报告
        因为是国庆节嘛,年轻人比较多,我一般不怎么去这家,因为纹身混混去的比较多
        里面有7个抓娃娃机的散点
        盲盒机器福彩也有好多个点
        11家二次元类型的好物店和游戏机厅

        也许越穷的人就越在意即时享受吧?也就不会选择长期而更艰苦一点的喵喵生活。

        1. 要有金融的思维才有投资的意识,而投资就意味着今天先不消费,留着让它增长以供未来使用。穷人有金融思维的少,哪怕存钱也是存活期或定期。所以我听过一个基金经理说,越有钱的人赚钱越容易。这就是这个道理,他们有更多投资的意识和工具。

          1.  的头像
            匿名

            但是群体层面上金融思维是与阶层相关的,比如子女培养金融思维,需要家长本身具备金融思维,因此家长需要具备投资本钱,最好有投资实践。而且投资需要相当的资本作为失败的保障。这些对经济基础不好的群体是很大程度不可能的。
            对穷人来说,吃得苦中苦,也不总能甜,先甜一定是甜。在没有希望的人生中为什么不追求短期享受呢?中上层不理解底层追求短期快乐,无非自己没有生存在那种绝望的人生轨迹中。

            1. 我觉得任何阶层都不应该把追求短期快乐看成是好的。与其每天刷3小时抖音小红书,不如干点其他更有长远意义的,穷人也能找到不需要花太多钱的方式。

              1.  的头像
                匿名

                道理当然是如此,但人类行为往往不取决于道理,而取决于他们切身的体验流。
                因为我需要参与的一项研究非常无聊、过时,这种对无聊和过时的体验让我每次打开文献或者处理数据都被笼罩在感到恶心的情绪中;如果不是ddl将近,我宁可看劣质的抖音视频也不想翻看文献、着手处理数据。
                如果道理不能被整合进体验流,知道一个道理,就像美分被迫倒背如流马哲,那些倒背如流的东西是与自己生活毫无关系的命题。
                而要把道理整合进体验流,有些人通过自我洗脑,有些人通过所谓“修行”。中国的中学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最典型的自我洗脑场,此外还有复读和考研机构,推而广之还有大学的图书馆和自习室,再推而广之就到社会上每个“提升”自己的行动。但是你一定会发现,上述自我洗脑无法推广到底层,尤其是教育水平有限的底层,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官方提供的k12自我洗脑训练,他们实际上根本缺乏把大道理整合进体验流的能力。

              2.  的头像
                匿名

                阻止整合道理进体验流不仅因为他们没有经受诸如k12的训练,而且因为环境(依据前面喵的回复,此处需要指出“环境”不是指自然环境,而是指个体所体验的全部的情境的总和)不接受这种整合。
                设若你是一个底层,你有幸开始自我洗脑(或者说修行),试图在困苦的生活中放弃低级的抖音娱乐,学习一门外语作为消遣,并且你正在把学习外语的痛苦整合进自己的体验流,把背单词的痛苦体验为类似修仙的渡劫(“升华”)。在你掌握这门外语之前,你会从环境得到什么反馈?你会得到比肯定多得多的质疑和嘲讽,以及被社群当作神经病而被孤立,因为你居然放弃了抖音的立竿见影的快乐,而选择无聊甚至没有用处的外语单词。
                当然你可能很轻巧地说,我要离开这种集体堕落的环境,去寻求提升自己(修仙)的机会。如果底层可以随意选择生存环境,他们还能叫底层吗?生存环境的选择权,可是用其他许多资源堆积出来的稀缺的权力。

                1. 这点我赞同,我遇到过两次这样的经历,一次是旅游一个大妈,那时候我正抱着一本哲学史在路上慢慢啃,那个大妈问我看什么书后羞辱我哲学不挣钱。
                  另一个是qq群一个17岁的小女孩,嘲讽我和那些她认识的名牌大学的哲学系geigei不一样,尽她所能的贬低和羞辱我。(似乎激发了她某种雌性的发情择偶机制,类似于脑残粉对模仿明星的男性的攻击)。

                  环境确实很折磨人,这个假期我在床上躺了三天了,因为2号我参与了一场午宴,在宴席上被嘲弄不会喝酒,没有找女人,于是被他们用羞辱的方式拿我取乐。而参加宴会的理由则是他们很尊重我们一家,请我们,尤其是我去吃饭。
                  接着我甚至被一个乙肝病人夹了菜。糟透了,即使我有打过疫苗。
                  我的胃痉挛了三天。

                  认识的一个老师从来不参加这些聚会,他跟我说这些人没意思,而且影响他的工作。最后他只是变成这些人酒桌上的谈资而已。

                  想想,假设我要在这个环境下获得社群奖励该怎么做?喝很多的酒,擅长酒场文化,带一个漂亮的女人,最好穿着超短裙扭着屁股妖娆或者高档衣装来证明自己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会装逼吹嘘,有很多小道消息的谈资,讲笑话。还要和那些人互相交换口腔中的细菌。

                  所以我确实同意,在这种特定阶层的社会结构中,提升自己会遇到重重人类的阻碍,就像听到舍友开音响打游戏睡的很香,听到舍友翻书,你打扰到我睡觉了的梗一样。

                  很多,在特定环境下的生存方式,本身就要牺牲某种东西,打螺丝的人难道还留着大脑吗?不,麻木是他们的主旋律。对于外卖员来说,短期激励是他们下一项行动的目标,长期激励的沉没成本自然会让他们痛心不已。

                  另外,环境本身可能也不需要他们拥有某些技能,如果没有论文的话,哲学能干什么?社会在不断的惩罚这个,即使今天的前几分钟,我依然在想我所会所学的,是否只是我的妄想,而并非现实中存在的东西。我今天想着,我很可爱,是因为我需要自爱,我变成喵喵叫的柔弱小猫,这样我就可以去爱自己了,我可以为满足自己的欲望而消费,否则我就必须坚强,必须把自己投射为一个坚强的男性。那么,这样的想法是否是疯狂的,不可证的?我在任何一个公共场合说出来,都像是一个疯言疯语。(我还没有找到它的理论依据,但是它的理论依据依然仅仅在心理学场域中起作用,我猜测是对自体心理学的某些理论进行的模糊的实践行为)

      2. 这回答可能太知乎答非所问了,只看最后一句就行了喵

        差不多相当于跳过ai思考过程,乐

        1. 感觉这是把剥削理论运用到了国家上面,我对此持怀疑态度,但是能把握里面的精神。

          1. 指这个前面的半段答非所问啦
            只要看最后一句就好了。

            也许越穷的人就越在意即时享受吧?也就不会选择长期而更艰苦一点的喵喵生活。

            这一句喵。

            能投资,意味着富余,和长期保存的方式。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劳动吧?

            剥削理论我倒是没想,力工思维可能有其合理和可取之处吧。对我而言也没有深入的了解过那个群体的说。不过知乎有人说户晨风代表新的官二代富二代发声,说他们不敢说的话?大概意思是富裕的二代们的意识形态和普通人的意识形态的冲突。
            我以前以为意识形态冲突是可调和的,现在发现如果碰到了真的是不可调和的,只能以一方的痛苦或死亡作为结局。如果空间大可能还能避开吧?

            1. 户晨风应该代表大城市中产阶级。官二代富二代倒是过了。我觉得官二代不会喜欢户晨风的。“力工思维”很难说得上是合理的,听起来是一种盲目的对结婚的向往,这样的话很难避免跟一个错误的人结婚。

          2. 力工思维必须配上力工环境
            中国确实经济没那么好,但是女性无脑往头部集中。
            如果女性在力工环境里,力工思维未必说得上是错误,但是女性现在大量的不在力工环境里,产业转型,把最苦最累的岗位留给力工而把底薪中产阶级的岗位留给女白领。
            峰哥亡命天涯(不知道他是谁,有点耳熟)说,力工就是性压抑的安卓用户。
            下面夸奖(这是对户的)大统一论

            这样看,力工思维还是有可取之处的,去掉性压抑,力工就是安卓用户,安卓用户充电器就不用那么讲究了,5v2A通用接头。
            苹果用户就必须用lighting专用接头了。(虽然现在改了)

            这个世界总是有苹果有安卓,有短期纵欲一掷千金当下享受,和长期的节俭积累生活吧。

            户的用户群体我确实不太清楚,没怎么看这方面,不是很感兴趣(正如上一位的观念,户的行为在创造混乱,在增熵),但是从他表达的潜意识来看,他确实是具有ck的,ck用一种模糊的语言表达出来,而不是科学化标准化的语言。

            不过,可能户确实让一些人产生了极端行为并且撕裂了一些粉饰的社会伤口吧?尤其是年轻人。

            这是b站一个up的三条视频
            ip显示在韩国
            id性压抑命途

            看了户晨风视频去韩国送外卖,结果房租都交不起,房东让我滚

            看户晨风视频去韩国送外卖交不起房租进厂还债

            在黑心工厂打螺丝,因为干的太慢被赶走,只能在家里打原神,都怪户晨风

            1. 看了那三个视频,感觉没有提供任何有价值的信息。看到他说自己是初中学历,没有任何专业知识。我对这个学历的人的年轻人的生活情况不太熟悉,但目前来看在国内应该是很艰苦的。

              从“墙外”的视角来看,户晨风的观点远远谈不上极端,甚至是比较温和的。他能够撕裂的社会伤口无非就是一些无脑小粉红,让这些人早点认识到现实也未必是坏事。

              户晨风似乎对目前大热的性别议题没有兴趣,不知道他持什么看法。而且他的女性听众似乎不多。

              1. 呀…我以为看标题就足够了。
                玩原神,贪婪,一夜暴富的幻觉,向外润的神神
                具体的细节反倒是感觉不重要了喵?

                我的意思是户的粉丝本身想法就不现实?哪怕户本身的一些观点确实有现实基础,但是粉丝本身就好像在大麻云里一样,户则是在大麻云里还能半梦半醒的人?

匿名进行回复取消回复


了解 心的道理 的更多信息

Subscribe to get the latest posts sent to you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