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伴侣应该白手起家,而不是接受父母赠予

On

Update

新婚伴侣应该白手起家,而不是接受父母赠予

虽然世界上的浪漫爱情故事千千万,但人们总有一些通用的理想范型。比如,人们认为一见钟情颇为理想,尽管这并不经常发生。还比如,人们还认为,一对新婚伴侣应该是白手起家的,并且通过双方的自身努力逐渐从租房过渡到购置房产。为什么白手起家是浪漫爱情故事的一个范型?因为一切从零开始,可以让他们从开头去撰写一个故事。而假如是通过家庭接济来买房的,那么这个故事仿佛是从中间开始的,或者一开始就结束了。

有一次我在美国的一个城市打Uber去机场,司机是从巴基斯坦移民过来的。他很健谈,一开始给我谈论巴基斯坦的腐败和军队的势力,而后来开始谈论他的一位朋友的经历。他的朋友跟一个来自中国的女孩结婚了,而中国的女孩的父母出资给他们来购置资产,于是他们俩拿着这笔钱开了两个加油站。显然,他的朋友因为这桩婚事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收益。但是,Uber司机却有另外的看法。他说,每次他见到这位朋友都会训斥他:“You are a pussy!”亦即,来自妻子父母的钱可以给他们夫妻的孩子,但是自己不能接受这笔钱。而那位朋友每次听到他的训斥,也都感到十分羞愧。我发现我完全同意Uber司机的看法,于是不停地表达自己的赞同。

那么,为什么我会赞同他呢?原因似乎跟他自己的原因不一样。他的原因是男子气概。我并不会对此提出异议,但我更看重的是另一个原因:故事应该是从零开始的,而浪漫爱情故事应该是白手起家的。但不要误解我,我指的不是中文互联网上所说的“白纸”,即在进入这段关系以前没有其他情感经历,而是说,伴侣们应该不仅从在约会的时候从零开始形成情感联结,而且也应该在财务上从零开始。每一笔钱都是自己赚到的,而不是由父母授予的。

我们看到,在最近十多年,中国中产家庭已经形成了完全不同的模式。新婚伴侣往往会接受父母的赠予,而这些赠予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彩礼、嫁妆和购房款。不仅子女们开始认为父母赠予是理所当然的,而父母也逐渐觉得这种赠予是理所当然的。对于他们来说,反正他们退休后钱也花不完,不留给子女还留给谁呢?

至少在中国的各个大城市,刚毕业不久的一对年轻人不太可能通过自己的积蓄就能承担房子的首付,所以假如他们把购房视为结婚之必要条件的话,而且自己很快就要结婚的话,那么他们就不得不向父母寻求帮助。父母往往愿意慷慨解囊,具体给多少则视家庭情况而定。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颇为古怪的状况:为什么这些年轻人看起来工资也不高,怎么才工作不久就买房了?——对于局外人来说,尤其是对于西方人来说,这种情况真是不可思议:难道中国年轻人这么有钱?

而答案却是很简单的,他们大多数都接受了父母的赠予。而假如是新婚伴侣的话,那么赠予则往往来自双方父母。在很多赠予情况之中,负担首付的确是够了,而后续30年的房贷则往往由双方的工资或公积金来支付。有很多人栽在了前几年的房价最高峰。他们在购房后,房价持续下跌,而自己的工资也在下降,许多人还失业了。眼下许多人都生活在房贷击穿一切的痛苦之中,自己这辈子都被房子给套牢了,而且父母也无意间成为了推波助澜者。不过,这是另一个问题。

在工作不久就购买房产,在大城市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精装修的房子,这听起来很美妙,对于婚姻来说似乎也是一个不错的开端。但是,我希望人们能更多地考虑接受父母的赠予的副作用。由父母赠与房产或各种所谓的启动资金会带来的巨大危险往往被今天的中国年轻人所低估了。

父母的赠予往往不是无条件的。当父母出资后,他们就会理所应当地认为自己对这个新家庭有权利。于是,新家庭和原生家庭混淆不清的情况经常出现。有些父母和这对伴侣们长时间住在一起;有些父母们对新家庭的房屋的装修风格提出要求,而他们的老派口味并不符合年轻人的审美;新婚夫妇感觉到这个房子好像不是自己的。父母通常会阻止新家庭的离婚,尽管有些时候离婚是唯一合理的选择。显然,一旦父母出资并且要干涉新家庭的大事小事,新婚伴侣就很难拒绝。而在现实中,那些出于经济原因或观念原因没有获得父母资助的夫妇,反而发现,相比于那些接受了资助的夫妇,自己获得了更大的自由。

而且,接受父母意味着走捷径,而走捷径一般地就不是一件好事。校园恋爱之所以美好,其原因就在于他们此时还是原初的纯白状态,而他们假如要走向婚姻,则往往有一起走过很长一段路。在这条道路上,他们白手起家,相互扶持,在这种创业的艰辛之中积累起了牢固的情感联结。当然,有很多人没能走下去。

我认识两对夫妻,他们现在已经生育了孩子,而他们在高中的时候就在偷偷谈恋爱了。而从高中到最终结婚这段时间,他们也经历过许多快乐与艰辛。我没有参加他们的婚礼,但假如他们有机会在婚礼上发表感言的话,那一定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我相信他们的故事也能平稳地讲述下去。

相比之下,走捷径就不是一个值得称道的故事了。令人遗憾的是,以各种“我不想努力了”“我太想进步了”之类冠名的走捷径的故事在我们这个时代屡见不鲜。一个女学生可以通过色诱一个已婚男教授来获得她想要获得的一切,而一个19岁的男生可以在相亲节目中主动走向一个28岁的离异的事业有成的女性。当然,假如这些故事里面存在真正的相互情感,那么他人的议论终究是不入流的流言蜚语。但恐怕这样的事情并不多见,而其中的主角自己也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假如一对新婚夫妻在没有经过任何共同奋斗过程的情况下就接受父母赠予而在城市获得房产,那么这种婚姻的情感基础就是值得怀疑的。他们的故事仿佛一开始就结束了,或者他们的故事就从来没有开始过。这就像在游戏中开挂,你一进入游戏就获得了满级装备或属性,这自然可以获得廉价的快乐,但它不能让玩家得到真正的长久的快乐。当然,他们可以在进入这样的婚姻后共同设立新的目标去奋斗,但现实中大部分情况都不是如此。他们得过且过,岁月静好。在这种磨人的平淡中,出轨的危险逐渐逼近。他们逐渐降低标准,默认对方可以出轨,因为自己也在出轨——只要不把人带到父母赠与的婚房就行。

当然,不考虑目前中国购房负担的现实也很幼稚,但形势却在某种意义上有利于浪漫爱情。很有可能,接下来几十年房价都是处于下降趋势,那么购房在总体上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太明智的选择。新婚伴侣不应该再把婚房作为结婚和生育的必要前提,而是要接受甚至承认一起租房是更好的选择。

我并不认为我提倡的观念是幼稚的理想主义的,而是有着充分的现实基础。在美国,即便年轻人的购房压力远小于中国年轻人,大多数新婚伴侣也是先租房而不是直接购房。中国年轻人的购房压力如此之大,却还把婚房作为结婚的必要条件,这听起来是非常讽刺且不明智的。

一个变通的办法是,新婚伴侣可以向自己父母借钱,并且严格执行一般性的借钱程序,即写借条、确定还款计划并支付利息,并且还钱程序要严格执行。利息不能免除,但可以是象征性的低息,否则的话还不如直接找银行贷款。必须严格地不厌其烦地对外宣告,这是借钱,而不是赠予。只有这样,新婚伴侣才有理由防止父母对自己婚姻的干涉。而假如有人发现诸如“亮亮丽君夫妇”这样的“白手起家”的故事在自己身上完全不可行的话,那么可以只是把这篇文章看成是一个关于后果的提醒。

总之,中国的年轻人和新婚伴侣应该让自己努力回归到浪漫爱情故事的“白手起家”的范型之中,并且拒绝来自父母的赠予,无论是彩礼、嫁妆的形式还是购房款的形式。“白手起家”这一浪漫范型之所以吸引一代又一代的人,这是有深刻原因的,因为只有经过共同的奋斗,情感的基础才能逐渐形成并且牢不可破。相比于物质舒适度和享乐,情感联结的重要性是更加重要的。“宁坐宝马哭,不坐单车笑”这句话是完全错误的,而“宁坐单车笑,不坐宝马哭”才是正确的。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评论

《 “新婚伴侣应该白手起家,而不是接受父母赠予” 》 有 12 条评论

  1. 呀,你观点这个太,我觉得有点极端了喵。
    不接受父母帮助,很多人想要帮助也得不到呀?一般来说不接受父母长辈帮助且嘴硬是致贫的最佳出路的说,尤其是踩坑吧?
    你这个条件,是建立在,社会友善而父母拖后腿的基础上喵?阶层跃迁一般来说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父母的保守观念无法和新的生活方式相融合融入的说。
    我觉得不能认为任何资金都是合理来源的,就忽略资金本身所带有的意识形态属性呀。资金本身就是以意识形态,或者最后合理化为意识形态的说。
    也就是说,从社会得到奖励的话本身会倾向于一种特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呀,既然每个人得到的并不等同,那么意识形态,生存的形态就不尽然相同,那么,社会意识形态付出的代价就未必比父母的少,只是存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或者能够忍受喵。

    我还是觉得创业简直不现实,谢国忠的观点还是有参考性的,现在大部分人所说的创业不过是极端短期功利的行业内卷,和捞一笔就跑罢了喵

    甚至我怀疑有的富二代因为家大业大跑不掉最后就被普通人骗住接盘去顶雷喵。

    1. 关于致贫的说法,联系你的上下文,好像指的是创业。

      不过我在全文没有提到创业。白手起家指的仅仅是“起家”,而不是“起公司”。只是在类比的意义上提及从零开始的婚姻有点像创业。也就是说,假如你是创业老板或者在企业初创期加入企业并且看着它一步步走过来,那么你对这个企业的情感会完全不同于那些在它变成大公司的时候加入其中的员工。

      创业是一个完全不同的话题。由于离题甚远只能稍微说两句。我听说在任何时代,创业的失败率都高达90%以上,更不用说我们这个时代了。这个年头创业确实需要更谨慎。但是,假如人人都这么想,那么就不会有人创业了,那么很多成功而美好的事情就没人做了。从绝对精神的角度来说,创业以及整个宏观经济的创新型成功,建立在大多数创业者失败的基础上。

      所以现在为什么我理解你说我的观点极端了。假如我指的是创业的话。那我就不是有点极端,而是疯了。

      1. 应该来说,第三个回答才回答了,为什么我觉得通过白手起家一起磨难的婚姻,成功的可能性更低的说,而且显得更加脆弱喵。
        第一个回答的主旨其实是婚姻意识形态的问题,就是,一种,以集体为证婚人的婚姻模式(这像是刚刚开国的时候很是流行集体婚姻或者单位婚姻)这种婚姻看起来是反封建的,但是只是建立在另一个群体的新道德基础上喵。

        第二个回答是风险的说,第三个回答是谈论这种婚姻的现实基础。

        但是其实还是第一条最长啦。说起来我也是挺奇怪,为什么那种新习俗,新自由恋爱婚姻风气很快就消亡了。

        其实之前那篇我后来也有一个问题,就是浪漫爱情是否存在一个年龄窗口期的说。我感觉似乎存在一个窗口期,错过就很难重新构建了喵。

        所以这一切,其实回到了一个问题,婚姻的社会基础是什么?每个地方肯定有所差别,但是连系每个人的承诺基础是什么喵?

        家猫其实比喻很不幸福,摩擦,但是长期存续的事物和婚姻,这也是一种矛盾存在的形式的说,没有那么完美的说。和第三个回答的高风险与短暂,磨难与风险的说。

        是的,因为投资人全部撤走了,两个人背水一战的确很美喵,可是所以霸王别姬乌江自刎也是有可能的呀。

        呀,我还是太悲观了喵
        但是,呀,浪漫,假设过了一个浪漫的窗口期,理性占据大脑了,那么对于浪漫的期待减少,我觉得会导致分裂的说,除非有没完没了的催产素?但是这又会把人工具化呢

  2. 我还是觉得家猫虽然很辛苦,确实也很不容易,养过猫的都知道猫常常是家里的情绪出气筒。但是家猫的死亡率和寿命依然远远的高于自然野猫。

    当然我是建立在创业神话的视角上去看的,因为大部分人不仅输了,还把本钱都输了。今天又看到一个囤胖东来啤酒,泡泡玛特和茅台的傻子。

    1. 为什么家猫的死亡率和寿命同时远远高于野猫?

      1. 啊呀,抱歉,是死亡率远远低于野猫,寿命远远高于野猫。

  3. 就是我认为风险和收益是对等的吧?不能光认为浪漫爱情,是一件高收益的事情,经历磨难的爱情说不定也是一件高风险的事情,无处不在的家暴,语言暴力,对共生的强烈依赖的脆弱关系,一旦任何一方出了脆弱的生命性问题,都会导致一损俱损喵

  4.  的头像
    匿名

    我只有一个疑问: 博主怎么看待亮亮丽君夫妇? 他们的后续发展堪称奇幻剧情,已经把我当初的感动涤荡得基本丝毫无存了。我为了不让自己产生厌恶,已经不再继续关注这两个人的情况。

    我对创业的看法和上面这位喵(兄?)完全一致。没有技能和独创性点子作为根基的创业基本上属于快速致贫通道。但是一直租房听起来像个不错的选择。我本来在房价高居不下的时候就建议我当时的男友这么做,然而他不愿意过这样“颠沛流离”的生活。可惜可惜。

    为后辈子女攒首付甚至全款买房的家底,是很多中国父母默认的做法。我的同事就和我说过,“你现在该花钱就花,也没有孩子。就是留意着父母养老要攒点钱。而我们这辈还要给儿子攒婚房的钱。”他儿子还在上大学。他的语气非常诚恳,似乎没有表现出任何埋怨或控制欲。如果这个代际财富转移的状况诚如博主所希望的那样发展,中国父母们也会获得和他们子女一样自由得多的(晚年)生活——只要他们开始不把买房赠款作为亲情保障来看待的话。

    1. 我其实只知道他们的房子烂尾了,吃不起肉,其他的一概不知。前几天不小心刷到关于他们的标题,说他们最近公共形象不好,我没有点进去看。不过后面那些事情都是特殊的东西,我们抓住普遍的东西就行了。

      我已经给喵回复了。本文没有提到创业这个话题,不知道他是怎么想到这个的。两个人只要有工作、开始存钱和投资(高风险除外)就可以了。

      我不太相信房子是刚需,虽然很多人都这么说。据我所知,在欧美,相当多的夫妻在生育养育孩子期间也是租的房子,而不是买。我没有看出究竟在什么环节买房是绝对的刚需。当然,说中国租客法律权利不健全之类的,无法保证租房期间的稳定性。前提或许是找个不错的房东,我觉得也不难吧。反而感觉中国的坏租客要远远多于坏房东。

      感谢你提供的例子。养老最重要的是还是做好投资。

      我有个亲戚的儿子好像因为家里拿不出或不愿拿购房款而跟女票吹了。可惜。一定要摈弃买房才能获得自由和立足点的观念。

  5. 但我不认同你,转换哈基米棘背龙形态,应激模式启动,哈气

    1.  的头像
      匿名

      你只要一转换成这种语气,我就一个字也理解不了了。sigh~~

  6.  的头像
    匿名

    博主怎么看家族信托基金类的赠予?房产/遗产有可能是后辈子孙达到一些目标才得到房产/遗产的拥有权。如果达不到目标只拥有房产的使用权。许多外国家庭似乎可以把财富传给下一代并增值,而不是变成下一代家庭发展的绊脚石。会不会有一种方法可以让财富传承变成更高的起点?如果每一代都白手起家,那岂不是浪费了上一代的奋斗?只是我的一些疑问,我自己很懒惰的没有进行深度思考,望谅解。

发表评论


了解 心的道理 的更多信息

Subscribe to get the latest posts sent to you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