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世界上的浪漫爱情故事千千万,但人们总有一些通用的理想范型。比如,人们认为一见钟情颇为理想,尽管这并不经常发生。还比如,人们还认为,一对新婚伴侣应该是白手起家的,并且通过双方的自身努力逐渐从租房过渡到购置房产。为什么白手起家是浪漫爱情故事的一个范型?因为一切从零开始,可以让他们从开头去撰写一个故事。而假如是通过家庭接济来买房的,那么这个故事仿佛是从中间开始的,或者一开始就结束了。
有一次我在美国的一个城市打Uber去机场,司机是从巴基斯坦移民过来的。他很健谈,一开始给我谈论巴基斯坦的腐败和军队的势力,而后来开始谈论他的一位朋友的经历。他的朋友跟一个来自中国的女孩结婚了,而中国的女孩的父母出资给他们来购置资产,于是他们俩拿着这笔钱开了两个加油站。显然,他的朋友因为这桩婚事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收益。但是,Uber司机却有另外的看法。他说,每次他见到这位朋友都会训斥他:“You are a pussy!”亦即,来自妻子父母的钱可以给他们夫妻的孩子,但是自己不能接受这笔钱。而那位朋友每次听到他的训斥,也都感到十分羞愧。我发现我完全同意Uber司机的看法,于是不停地表达自己的赞同。
那么,为什么我会赞同他呢?原因似乎跟他自己的原因不一样。他的原因是男子气概。我并不会对此提出异议,但我更看重的是另一个原因:故事应该是从零开始的,而浪漫爱情故事应该是白手起家的。但不要误解我,我指的不是中文互联网上所说的“白纸”,即在进入这段关系以前没有其他情感经历,而是说,伴侣们应该不仅从在约会的时候从零开始形成情感联结,而且也应该在财务上从零开始。每一笔钱都是自己赚到的,而不是由父母授予的。
我们看到,在最近十多年,中国中产家庭已经形成了完全不同的模式。新婚伴侣往往会接受父母的赠予,而这些赠予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彩礼、嫁妆和购房款。不仅子女们开始认为父母赠予是理所当然的,而父母也逐渐觉得这种赠予是理所当然的。对于他们来说,反正他们退休后钱也花不完,不留给子女还留给谁呢?
至少在中国的各个大城市,刚毕业不久的一对年轻人不太可能通过自己的积蓄就能承担房子的首付,所以假如他们把购房视为结婚之必要条件的话,而且自己很快就要结婚的话,那么他们就不得不向父母寻求帮助。父母往往愿意慷慨解囊,具体给多少则视家庭情况而定。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颇为古怪的状况:为什么这些年轻人看起来工资也不高,怎么才工作不久就买房了?——对于局外人来说,尤其是对于西方人来说,这种情况真是不可思议:难道中国年轻人这么有钱?
而答案却是很简单的,他们大多数都接受了父母的赠予。而假如是新婚伴侣的话,那么赠予则往往来自双方父母。在很多赠予情况之中,负担首付的确是够了,而后续30年的房贷则往往由双方的工资或公积金来支付。有很多人栽在了前几年的房价最高峰。他们在购房后,房价持续下跌,而自己的工资也在下降,许多人还失业了。眼下许多人都生活在房贷击穿一切的痛苦之中,自己这辈子都被房子给套牢了,而且父母也无意间成为了推波助澜者。不过,这是另一个问题。
在工作不久就购买房产,在大城市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精装修的房子,这听起来很美妙,对于婚姻来说似乎也是一个不错的开端。但是,我希望人们能更多地考虑接受父母的赠予的副作用。由父母赠与房产或各种所谓的启动资金会带来的巨大危险往往被今天的中国年轻人所低估了。
父母的赠予往往不是无条件的。当父母出资后,他们就会理所应当地认为自己对这个新家庭有权利。于是,新家庭和原生家庭混淆不清的情况经常出现。有些父母和这对伴侣们长时间住在一起;有些父母们对新家庭的房屋的装修风格提出要求,而他们的老派口味并不符合年轻人的审美;新婚夫妇感觉到这个房子好像不是自己的。父母通常会阻止新家庭的离婚,尽管有些时候离婚是唯一合理的选择。显然,一旦父母出资并且要干涉新家庭的大事小事,新婚伴侣就很难拒绝。而在现实中,那些出于经济原因或观念原因没有获得父母资助的夫妇,反而发现,相比于那些接受了资助的夫妇,自己获得了更大的自由。
而且,接受父母意味着走捷径,而走捷径一般地就不是一件好事。校园恋爱之所以美好,其原因就在于他们此时还是原初的纯白状态,而他们假如要走向婚姻,则往往有一起走过很长一段路。在这条道路上,他们白手起家,相互扶持,在这种创业的艰辛之中积累起了牢固的情感联结。当然,有很多人没能走下去。
我认识两对夫妻,他们现在已经生育了孩子,而他们在高中的时候就在偷偷谈恋爱了。而从高中到最终结婚这段时间,他们也经历过许多快乐与艰辛。我没有参加他们的婚礼,但假如他们有机会在婚礼上发表感言的话,那一定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我相信他们的故事也能平稳地讲述下去。
相比之下,走捷径就不是一个值得称道的故事了。令人遗憾的是,以各种“我不想努力了”“我太想进步了”之类冠名的走捷径的故事在我们这个时代屡见不鲜。一个女学生可以通过色诱一个已婚男教授来获得她想要获得的一切,而一个19岁的男生可以在相亲节目中主动走向一个28岁的离异的事业有成的女性。当然,假如这些故事里面存在真正的相互情感,那么他人的议论终究是不入流的流言蜚语。但恐怕这样的事情并不多见,而其中的主角自己也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假如一对新婚夫妻在没有经过任何共同奋斗过程的情况下就接受父母赠予而在城市获得房产,那么这种婚姻的情感基础就是值得怀疑的。他们的故事仿佛一开始就结束了,或者他们的故事就从来没有开始过。这就像在游戏中开挂,你一进入游戏就获得了满级装备或属性,这自然可以获得廉价的快乐,但它不能让玩家得到真正的长久的快乐。当然,他们可以在进入这样的婚姻后共同设立新的目标去奋斗,但现实中大部分情况都不是如此。他们得过且过,岁月静好。在这种磨人的平淡中,出轨的危险逐渐逼近。他们逐渐降低标准,默认对方可以出轨,因为自己也在出轨——只要不把人带到父母赠与的婚房就行。
当然,不考虑目前中国购房负担的现实也很幼稚,但形势却在某种意义上有利于浪漫爱情。很有可能,接下来几十年房价都是处于下降趋势,那么购房在总体上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太明智的选择。新婚伴侣不应该再把婚房作为结婚和生育的必要前提,而是要接受甚至承认一起租房是更好的选择。
我并不认为我提倡的观念是幼稚的理想主义的,而是有着充分的现实基础。在美国,即便年轻人的购房压力远小于中国年轻人,大多数新婚伴侣也是先租房而不是直接购房。中国年轻人的购房压力如此之大,却还把婚房作为结婚的必要条件,这听起来是非常讽刺且不明智的。
一个变通的办法是,新婚伴侣可以向自己父母借钱,并且严格执行一般性的借钱程序,即写借条、确定还款计划并支付利息,并且还钱程序要严格执行。利息不能免除,但可以是象征性的低息,否则的话还不如直接找银行贷款。必须严格地不厌其烦地对外宣告,这是借钱,而不是赠予。只有这样,新婚伴侣才有理由防止父母对自己婚姻的干涉。而假如有人发现诸如“亮亮丽君夫妇”这样的“白手起家”的故事在自己身上完全不可行的话,那么可以只是把这篇文章看成是一个关于后果的提醒。
总之,中国的年轻人和新婚伴侣应该让自己努力回归到浪漫爱情故事的“白手起家”的范型之中,并且拒绝来自父母的赠予,无论是彩礼、嫁妆的形式还是购房款的形式。“白手起家”这一浪漫范型之所以吸引一代又一代的人,这是有深刻原因的,因为只有经过共同的奋斗,情感的基础才能逐渐形成并且牢不可破。相比于物质舒适度和享乐,情感联结的重要性是更加重要的。“宁坐宝马哭,不坐单车笑”这句话是完全错误的,而“宁坐单车笑,不坐宝马哭”才是正确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