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饭碗与铁饭碗:为什么汽修工比公务员更受人尊敬

On

Update

金饭碗与铁饭碗:为什么汽修工比公务员更受人尊敬

托马斯·索维尔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中讲过这样一个段子:

一名到纽约格林威治村旅游的游客决定让一位街头画家为他画一幅素描肖像。肖像画得非常好,但要 100 美元。
“太贵了,”他对画家说,“不过我会付钱,因为这是一幅非常好的素描。但是,实际上你只画了 5 分钟。”
“是 20 年零 5 分钟。”画家回答道。

我曾经看过一个类似的来自中国的短视频,这是我认识的一位汽修师傅转发在微信朋友圈的。在这个视频里,一位汽修工正在给一位车主维修汽车,而车主正在抱怨工人收费过高,这位汽修工则说:“零件我在来的路上捡的,工具天上掉下来的,技术我天生就会!”换句话说,汽修工本身也花了大量的直接成本和学习成本来为顾客服务,虽然顾客大多能理解背后的直接成本,但是可能会忽略背后的巨大的学习成本。

无论是像汽修工这样的技工(大多毕业自专科院校)还是程序员这样的工程师(大多毕业自本科院校),还是文科领域的律师和基金经理,他们的收入大多超过同样职业发展阶段的公务员或其他一般性文职工作,这是很有道理的。因为他们在学习阶段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去掌握这门独家的技艺,而其他人要么不愿学习、要么没有这个能力,于是,汽修工和程序员在学习阶段的努力会在职业阶段获得回报。

在20世纪上半叶,美国的许多汽车拥有者自己就能处理自己的汽车的大多数问题——一个很常见的画面,一辆汽车在公路边抛锚,车主自己打开前引擎盖开始检查——而现在,大多数汽车拥有者都难以做到了,这背后不仅有汽车的专业程度越来越高的原因,也有人越来越不愿对此操心的原因。不仅是汽车,还有其他许多东西,当它们坏掉的时候,人们不愿意自己劳神费力自己去研究如何维修,而是要么送修,要么干脆丢弃。

在这一大趋势下,各大科技产品干脆就在设计阶段就让用户自维修变得愈发不可能。在欧美,许多人和机构注意到了这一问题,于是提出了“维修权”的概念,要求各大厂商在设计产品时考虑到用户自维修的可能,并且要提供维修图纸。“维修权”概念在现实中还能走多远,我们还需要拭目以待。

近些年,一个更加恶劣的趋势出现了。中国的各大新能源汽车产品不仅用用户自维修变得不可能,甚至让第三方维修店也束手无策。短视频平台充满了一线汽修工对各个中国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抱怨,许多产品的可靠性不高,设计复杂导致维修起来也困难,或者这些第三方汽修店干脆就无法获得维修的“授权”。于是,车主们只能把他们的新能源车送到4S店去维修。

假如各大4S店的汽修工人相当于互联网大厂的“牛马”的话,那么独立汽修店的老板们则相当于创业者。我认识的那位汽修师傅仿佛什么车的什么问题都能修,有次居然看到他在修发动机,这对我来说可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而且,汽修也是一门需要与时俱进的技艺,我曾好奇地询问他能否维修最近的那些国产新能源车,他说部分问题可以,但有些还不行,要去报班学,交几万的学费呢

正是由于汽车成为了一个黑箱——现在的新能源汽车更是一个黑箱——这使得车主们对他们汽车的“物自体”感到陌生,只好求助于那些能解决内部问题的专家们,也就是汽修工。在这个汽车保有量巨大的时代,汽修工就像牙医一样,成为了许多人注定会去打交道的职业。现在汽修工们也开始在社交媒体上发出声音,对各大国产新能源汽车的低可靠性和不必要的复杂设计提出强烈批评,使得他们在公共领域也崭露头角,而有些人也因为自己提出的批评而惨遭删帖封号。

在此我顺便也建议大家,在选购汽车时应该多多参考来自一线第三方汽修工人的真实声音,而不是网络上的营销广告,也不是汽车主机厂设计师和工程师单方面的宣传,更不是个别老板在发布会上的口嗨。一线第三方汽修工人不停地接触来自各个不同品牌不同车系的汽车,对各种汽车之间的区别有着最为直观的和总体的理解,而他们的意见也就因此拥有最大的权威性。

我也观察过这些独立汽修工跟顾客们的关系——我发现这些人虽然性格各异,但大多态度友好,而有些年轻人显得稍微有点不耐烦,但只要他们能够解决好问题,车主们还是会真诚地感谢他们。在我们这个时代,人们虽然会开车,但引擎盖里面的情况则仿佛是一个黑箱。我在读本科时学习驾驶那段时间,曾经在网上买了一本由一位日本作者撰写的关于汽车内部结构的书籍,并且饶有兴致地从头到尾认真读了,尽管我现在已经忘记了绝大多数信息。

汽修工人是普遍受人尊敬的,而他们受人尊敬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掌握了一门高度专业化的技艺,而这样的技艺不仅让自己得以在这个时代安身立命,也为别人解决了他们无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叔本华说:

“掌握一门手艺,就是拿到了一个金饭碗。”

《人生的智慧》

歌德说:

现在是片面性时代;谁懂得这点,并在这种意义上为自己和别人工作,他就是有福的。

《威廉·迈斯特》

所以,一个人应该尽可能学习并掌握一门专业性强的技艺,并且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技艺,以求把它做到极致,使得其他人不得不通过求助于自己来解决他们的问题,这样就可以使得自己在这个时代安身立命。一位技艺高超的汽修工,在全世界漫游,都不愁找不到一份工作。所以,叔本华说这些技艺是金饭碗,这是完全正确的。

在越是经济不景气的时代,人们就越是应该督促自己学习并掌握一门专业性强的技艺,这样就可以促使自己在波涛汹涌的海浪之中镇定自若。

但是在我们这个时代,许许多多的年轻人,尤其是山东和浙江这些地方的年轻人,没有去找属于自己的金饭碗,却是对所谓的“铁饭碗”趋之若鹜。这样的铁饭碗,广义地说就是“体制内”,狭义地说就是公务员,据说这些职业收入虽然不高,但是稳定、安逸且有保障。

然而,大多数公务员职位所需的职业能力的专业程度不高,完全谈不上是一门技艺。诸如文件处理、会议记录、上传下达和玩转潜规则,一个专科生都能干的活儿,现在名校的本硕博毕业生却为此抢破了头。他们完全有能力掌握高度专业化的技艺,却大批量地前往各个“单位”去干本质上人人都能干的活儿。大量的头脑就因此被浪费了。

虽然中国人普遍认为公务员是一份有着较高社会地位的职业,但这其实只是表面现象,因为人们打心眼里钦佩的是那些真正掌握技艺并为自己解决问题的人,并且对那些仗着权威而展现声势的人不以为然。最近,一位年轻的小伙子修好了我妈的车,她对我不无钦佩地说:“别看这个小伙子目中无人的样子,但是他技术确实好。”一位汽修工哪怕是不太有礼貌,他依然能获得人们的尊重;但是那些没有礼貌的事业单位或政府办事员就没有这种依然受到尊重的特权了,因为这些人只会受到人们的或明或暗的敌视甚至怒骂。最近,一位中国女公务员身体出现了点状况,官媒把她作为劳动榜样进行大肆宣传,但是在评论区却受到了群众的冷眼相待:“在空调房里久坐不动,当然会这样。

其实,公务员这样的铁饭碗带来的稳定只是暂时的表面现象,这种稳定是由外部环境赋予的。而掌握一门技艺这样的金饭碗带来的稳定才是真正牢不可破的,因为它是由内在赋予的,而且恰好也是社会真正需要的东西。在经济不景气的时代,假如选择铁饭碗是短期投机的话,那么选择金饭碗才是长期的价值投资。有了一个金饭碗,哪怕是暂时离开当前正在做的工作,也不愁找到下一份工作;而假如一个年轻人一毕业就去做公务员并最后因为种种原因离职,那么,由于这个人没有什么看家本领,就很难再找到工作,因为他没有什么可以让自己在社会立足的技艺。这样的事情已经在90年代的下岗潮上演过,而目前的公务员热长期来看也是不可持续的。

这样,我们就回到了反复出现的叔本华式主题:究竟是人之所是更重要,还是人所拥有的地位或财产更重要?由于汽修工比公务员更受人尊敬,由于人们普遍拥有一种欣赏“靠本事吃饭”的信念,我相信人们已经给出了清楚无误的回答。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评论

《 “金饭碗与铁饭碗:为什么汽修工比公务员更受人尊敬” 》 有 15 条评论

  1. 感觉有点怪。因为没有车所以没有和汽修工打过交道的说。最多只是见过洗车的人。

    倒是遇见几个因为生意不景气而开滴滴的厨师。也许金饭碗不是那么金?我承认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说,但是我想汽修工也许正是因为中国一下子出现了二百多家车企和大量新能源汽车而导致的职业短缺之中喵。

    1. 我对厨师这个行当不了解,难以判断其中的含金量。我家里一个亲戚认识一个厨师,经常介绍他是原来XX饭店的厨师,想必厨艺不错,但现在却在他们政府单位食堂当厨师。那个食堂我吃过,只能说是屈才了。

      可以想象的是绝大多数厨师的技艺的含金量跟滴滴司机的驾驶技术的含金量区别不大,也就是没有什么含金量。就这方面,他们跟公务员是差不多的,都属于低水平专业度。

      当然,我也在视频网站看到过一些顶尖厨师的介绍,比如有个做麻婆豆腐的四川厨师在49年后在香港一个饭店当厨师,后来去日本当厨师了,把麻婆豆腐带进了日本。他就是因为这一道菜而在日本出名的。

      蹊跷的是,这就像中国缺乏工程师文化一样,中国虽然自诩是一个美食的国度,好像很少听说有什么顶级厨师的名字。去那些高级饭店,似乎也不把某一厨师的手艺当作卖点。也许是我孤陋寡闻了?

      1.  的头像
        匿名

        中国虽然自诩是个美食的国度,网络上对中国饮食自吹自擂不计其数,但实际上中国人整体上饮食审美at best只能说十分不挑,如果没有舆论造势让他们对西湖醋鱼产生抵触,我想他们吃西湖现捞的草鱼做的西湖醋鱼也能津津有味流连忘返。厨师技艺高超与否,都不过是做一顿饭。一盘珍馐是一顿饭,一堆饲料也是一顿饭。无甚区别。饭对他们而言首先是作为生存必需,然后才是口味的愉悦,最后才是体验食材本身。但体验食材本身是可以不要的。类似的,一件文学艺术作品,首先是主旨大义家国天下人生宇宙智慧哲理,然后才是剧情或者色彩给感官的愉悦,最后才是作品本身的质感。但作品本身的质感是可以不要的。顺带如果吃饭是为了社交,社交属性就要凌驾于生存属性之上。正如烧酒再难喝也能成为奢侈品,高级的料理是为了让对方在人情上负债,仅此而已。
        但是,这恰恰表明,专门技艺才不是金饭碗,甚至不是铁饭碗。至少厨师行业是如此。

        1. 这里面有很多值得讨论的问题。由于我对餐饮行业了解极其有限,所以只能提出一些猜想。中国的很多菜系,比如麻辣香锅、冒菜、重庆鸡公煲、兰州拉面等等,这些都很好吃,味道也比较统一,但是这些菜系的发明者是谁,我们是不知道的。一家高档饭馆的菜很好吃,顾客们只知道这个饭馆的菜好吃,但是不知道谁在做这道菜。这里似乎有一种“集体主义”的因素在里面,而无论是菜系的发明还是饭馆的招牌不太可能是集体的贡献,而是个人的贡献,但是中国的“集体主义”却并不尊重个体的贡献。

          从电视里的美食综艺节目就可看得出来。最好的美食综艺节目(如Hell’s Kitchen)恰好是在美国这个据说盛行垃圾食品的地方,这绝非偶然,因为美国的个人主义尊重厨师的个体贡献。米其林星级厨师就是一种个人的荣耀。

      2. 我想既然这个结论太反常识了喵,不若把它当作你精神的投影吧喵。
        精神在直观中得到的感受的说。

        就像小仙女说的每一句话都需要加上“我觉得…现在”,用英文的“feeling … now”也许更贴切一点的说。

        你在特定的情境下得出的结论喵。我没有接触过汽修工,也不了解他们的生活的说。但是似乎有一种假想的美好生活方式在里面喵。

        互联网有一种阴阳怪气的句子,上次看到是用在学历上的说。

        “他们为什么不考清华北大呢?是不想吗?”

        我想用在公务员的角度上也有一定的道理的说。作为一个面具下的身份,具体的个体所拥有的能力被忽视了,而只是集中在他的面具限定上。有的时候很容易出现,看别人当下的工作很轻松就认为很简单,而忽视了其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说。就好像流水线也许很简单,但是工作忙的时候的夺命流水线就是对人个人素质的极大的考验了喵。

        不过,在选购汽车这方面,汽修工确实可以选到性价比很高的车的说。也考虑到汽车具备一定的社交属性的说,隐性的价值,就像苹果手机一样,从性价比是体现不出来的说。

        大厨是一个饭店的门面,一般大家只会记得饭店的名字而不知道厨师是谁,但一个大厨单靠招牌菜可以撑起整个饭店的生意。主厨的薪资都是过万的喵(不过受到消费降级影响失业也特别严重)

        倒是有个传言,老板想要大厨的秘方,想要大厨带出徒弟就把大厨踢了换成便宜的徒弟来降低成本。从这种角度来说,极致的手艺似乎不是什么好活,大家都知道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以及既然顾客不在乎,那就便宜点用次品。日积月累之下才能见到其后果产生巨大的差异的说。

        我也认同于公务员热潮不可持续,但是具体怎么体现却很难说的说。肯定会有一个临死之前的反扑喵。

        1. 我也仔细想了一下,乍一看反常识,但其实并非如此,详细的论证在文章的后半部分已经给出:一个脾气不好的汽修工,只要修好了车,车主们还是会尊重他;但是一个脾气不好的基层事业单位或政府单位办事员,哪怕是给你盖了章,群众也会肚子里一团火。——我觉得这个现象已经足以证明为什么汽修工是比公务员是受人尊敬的。

          这里也有一个概括出来的普遍结论:人的本性就注定会更加尊重那些专业能力强的人,而不是那些由外在体制赋予权威的人。

          当然,阿谀奉承或讨好是另外一回事,这不是真正的尊重。

          当然有假想的成分啦,就像大家假想大厂程序员拿高工资,但实际上他们累死累活一样。不过我的直观感受是汽修工要比996程序员要轻松。

          我觉得要具体考察你所说的公务员的“综合素质和能能力”。没有人否认那些名校出身的公务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但是这些能力还是用在了那些低技术含量的“为人处事”的领域上。高校里的辅导员就很典型,他们确实很忙,但一天到晚都是在忙各种低技术含量杂活。比如某学生晚上喝酒喝得不省人事,电话就会打到辅导员那里。

          所以大厨们应该想尽办法打造个人品牌,打响个人知名度,而不是把自己的贡献被迫隐藏在饭馆的招牌底下。

          好奇为什么中国没有米其林星级厨师评级?虽然这会带来另外的问题,但是这对厨师打响个人招牌是很有帮助的。

          1.  的头像
            匿名

            很显然这里要区分两种尊重,一种是尊重的心理状态(mental state),尊重ms,另一种是尊重的行为(observable behavior),尊重ob。尽管没有人会否认这两者不完全等同,但一定有许多人或者大部分人会以尊重ob为尊重ms的指标,并且在二者出现差异时—-[+ob][-ms]或者[-ob][+ms]—-选择尊重ob放弃尊重ms。那么,对于这样选择的大多数人而言,他们作为公务员看到来办事的人唯唯诺诺表现出尊重ob,即使公务员知道来办事的人心里没有尊重ms,那有什么关系呢?甚至这带来了更强烈的SM快感,对方既不情愿有不得不唯唯诺诺,就像一个抗拒虐待的M不得不接受虐待,给S带来了加倍的快乐。人类普遍有SM倾向,在规则更低劣的地方(比如在浙江以外的其他省份),这种SM甚至是社区默许的、心向往之的游戏规则。
            如果你说人类是否更倾向于给予有技能的人尊重ms,这似乎没有什么好质疑的。但你说人类更在意从他人那边收到尊重ms,这显然不符合现实,尤其是这片土地上的现实。

          2. 尊重的ms必然随之而来尊重的ob,而且这是真诚流露的ob。但是当不存在的尊重的ms,那么尊重的ob就是浮夸的、唯唯诺诺的、虚假的。

            所以,有本事的人收获的不仅是尊重的ms,还得到了尊重的ob。
            但依靠权威获得尊重的人,没有获得的尊重的ms,同时获得的是非本真的尊重的ob。

            我相信有见识的人都会选择前者。

            关于SM,你忽略有一种场景,群众有可能表面上毕恭毕敬,但内心深处则是在嘲讽对方,这就像空姐一边笑脸吟吟问你想喝什么饮料,一边内心想的是:喂猪啦,喂猪啦。而乘客却浑然不知。这种情况下,其实空姐才是那些权力施与者。也就是说,当群众在办事员面前表演毕恭毕敬的游戏,其实就像是调戏而已。他们才是SM的上位者。

            我想我已经纠正过你的说法,你说的“现实”只能叫现象,不能叫“现实”。

          3. 我想,从我个人的观点而言喵,这建立在诱发的因素是不一样的喵。事实上公共服务窗口要承担的社会负面情绪是很大的说。

            我想,汽车坏了就是坏了,是物理学要素在发生作用,人类的意志是无法更改(物理规律)的。

            可是公务窗口完全是由于人类的意志的说。人类的意志又何谈尊敬呢?特别是一个比你小的人,又如何去施为其职责呢?制服正代表着公权力的象征的说。在之前那个穿不上新衣服的年代确实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的说。

            这世上满是傲慢的灵魂,谦卑的却很罕见。

            汽修工我不清楚喵,但是我选择理发师的时候,确实是很在意的说,在只有一位汽修工的时候没得选,可是理发师傅从七八位中选了一位更适合的说。

            我想另一点就在于柜台办事人员已经很普遍了的说,而且人员素质日益下滑的说。不管是业务能力,还是精神面貌。

            以前那是个好工作,是个有(精)神性的地方喵。办事干净利索,用不完的力气。面试的前提都是靓男美女,精神健康饱满。但是如果让我今天去回忆的话,感觉就是几个闲聊的大妈业务还很不熟练,为了蹭点五险一金在那摸鱼,电脑都操作不顺利的说。在此基础上何谈一种不烦躁呢?我觉得人是一种看颜值的动物喵(颜值本身也代表着健康等等外在信息)那么假设换一个汽修工,换一个公务员,还能保持这样的想法喵?一个接触的个体不代表群体本身的说。

            不过你也说到了公权力导致的地位差别,毕竟是求着人办事的,对方也是真的能给卡脖子。而汽修工则不是一个具备威胁性的对象,甚至在情绪上是个很好拿捏的对象的说。(没有身份上的居高临下)

            这个之前写的,只是简单审阅了一下,有的观点可能不是那么理性喵。

            ——————这个是补充——————

            大厨有个b站转载知乎的,认为是国营饭店导致当前的大厨喵。
            日系的大厨都是走私厨路线的说,好的东西可能不太适宜曝光,不然会有很多社会纠纷的说,看到一个很搞笑的脱口秀也附在下面了喵。

            https://b23.tv/8azWY4J
            https://b23.tv/VJRuhCy

          4. 明白,国营饭店导致厨师难以打响个人招牌,不过他们的儿子们的私房菜馆也不过是另一种企业,这导致菜的口碑和质量是按照组织的形式来传承的,而不是流动的个人。

            关于找公务员是求人办事的情况,这有点像乡村或现场的情况,而不是城市的情况,因为在城市,至少理论上一切是按照规定办事的,如果按照规定不给你办,他们就不会给你办;如果按照规定要给你办却不给你办,按理来说可以投诉,而自己也不会招致任何后果。乡村或县城的情况可能不同,有些人是一手遮天的。

      3. 我觉得第一句依然不太确切,应该是把这个结论当做一个精神性的,而非物质性的感受喵。也就是不把这个结论当做结论,而是一个精神体验的过程的说。

  2. 你浙的差生 的头像
    你浙的差生

    作为差生我语言理解、运用能力很有限,所以有很多没看懂的地方:
    ​1. 粗体的结论“维修工是值得尊敬的”之前的部分,好像基本是在描述汽车行业的演变与现状。突然空降那个粗体的结论,与前文没有明显的逻辑关系,所以这个结论不是证得,也不是推论,而是作者强加给读者的论断吗?
    ​2. 察言观色八面玲珑不是一种技能吗?察言观色八面玲珑而且不觉得心累甚至乐在其中,不是一种天赋吗?作为厌恶社交的差生,本人认为那是十分珍贵的天赋,即便它在人群中并不罕见。(顺便能够出于利益而对一个事物/人产生爱也是一种极为珍贵的天赋,虽然它在人群中也不罕见)
    ​推崇天赋正如赞美膜拜爱因斯坦,为什么推崇天赋就不对,而只有推崇专门技艺才是对的呢?

    1. 1.我看了下,它不应该是结论,而是接下来的内容的提要。这就像一篇论文的导论,往往也会把结论拉出来。

      2.你说的什么察言观色八面玲珑,要分两个方面看待。一方面,善于识别他人情绪,这一般被称为“情商”,你可以说这是一种天赋或者先天能力。但是经营人脉的能力不是天赋,叔本华已经很清楚地表明了,这毋宁是缺乏天赋的表征。

  3.  的头像
    匿名

    所以本文的结论的完整表述应该是:有识之士认为修理工比公务员更值得尊敬,因为有识之士认为尊重ms很重要。
    同时该结论无法排除:非有识之士认为公务员比修理工更值得尊敬,因为非有识之士觉得尊重ms不重要。
    换言之,修理工与公务员说更值得尊敬取决于对谁而言,对吧?[狗头]

    1. 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如此,但非有识之士处于低认知状态。这就像全球气候变暖也不取决于人的认识水平。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了解 心的道理 的更多信息

Subscribe to get the latest posts sent to you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