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资本的愤怒是一种目的受抑制的冲动

On

Update

对资本的愤怒是一种目的受抑制的冲动

在近几十年里,人文社会科学逐渐发展出一种显著的结构至上的取向,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表现为结构决定一切的观点。社会结构仿佛成了一种包打天下的解释工具,可以方便地替代个体的自我反思。于是,将责任外推成了一种常态,结构性的解释也常常演变成了一种逃避责任的借口。

左翼人士是最容易犯这种外部归因错误的人群。因为他们的基本观念就是社会结构至上的,并且倾向于把所有问题都归诸于社会结构。

这种现象背后有着更深刻的心理机制。接下来我将尝试进行分析,为什么许多年轻人在最近几年开始同情甚至支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和原教旨马克思主义。这种分析并不适用于所有人的情况,而主要适用于那些更多出于情绪性原因做出这种观念改变的人。

首先,存在着一种不满意,它可以表现为怨恨和愤怒的形式。在今天全世界范围内,这种不满意的根源是来自成为一个体面的中产阶级人士的愿景的焦虑。在美国,生活成本上升,房价高、教育负债重、医疗成本高、工资停滞;谋杀联合健康保险CEO的案件成为了标志性事件。而在中国,由于经济几乎肯定已经陷入通缩,所以生活成本在下降,尤其是房价在下降,但是工资下降得更多,失业也很普遍;资本家没有被谋杀,而是在自己跳楼,或者移民。两国的情况都使得他们比以往时代的人更难过上体面的中产阶级生活。

其次,不满意作为一种心理能量,需要找到贯注的对象,而由于人类固有的攻击倾向,这在许多人那里就表现为攻击倾向的释放。攻击倾向注定是要朝向外部而不是自己的,所以这些人绝对不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在50年代和60年代,美国的中产阶级家庭通常只需要派出父亲去工作,他的工资就可以让一家人过上体面的生活。而到了21世纪,中产阶级家庭几乎必须要派出两个人去工作才能维持体面的生活。而在最近一些年,美国年轻人的焦虑已经愈发明显。诚然,假如没有专业的经济学知识,这一切都很难被理解。但即便这些年轻人听了经济学家的话,也无法回答他们心中真正的困惑,因为经济学家只会从具体机制方面给出一些科学上的解释,但他们真正想要的则是一个可以用来释放攻击倾向的替罪羊。

资本主义、资本家和资本就是这样一个替罪羊,并且在美国和中国都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在美国,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支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并希望取代资本主义。他们把自己的不满意归咎于华尔街,归咎于马斯克、贝索斯和扎克伯格,归咎于特朗普,归咎于军工复合体,并且把伯尼·桑德斯和AOC视为救世主。而在中国, 情况则更加轻浮,许多年轻人在谈论要把资本家吊路灯,还有学者在谈论废除私有制。毛粉的主体曾经主要是老人,现在很多年轻人也加入进来了,于是许多上班族在去996的地铁上阅读毛选。全世界或许没有哪国的年轻人像现在中国的年轻人一样如此轻佻地谈论资本。大多数分析认为这些现象背后的主要原因都是年轻人对经济状况的不满意。

社会主义暂且不论,但只要信奉共产主义和原教旨马克思主义(显然中国的官方意识形态不是原教旨马克思主义),其攻击倾向就是不言而喻的。2018年,在中国经济已经发出危险信号时,网上也出现了要废除私有制和民营企业的声音。那一年,我听过泰康人寿老板陈东升的一个演讲,他提到,现在有些人在网上说要废除民营企业,但是,民营企业提供了绝大部分新增就业岗位,假如没有了民营企业,由此造成的大量失业将会造成社会动乱。但同时以及以后的情况则是截然相反:许多年轻人一边发愁找不到工作,一边大骂资本家剥削,并扬言要准备路灯。歌德曾解释说,他之所以不支持法国革命,是因为他受魏玛宫廷雇佣,不愿吃饭砸锅。那么那些这些年轻人是不是也在吃饭砸锅呢?

当然,我并不是要为资本家说好话。我认为,资本家的确有压低工资和延长工作时间的内在倾向——但是,这就像你在市场上购买商品,会选择品质相似前提下价格更低的那个商品一样,这不是一个道德问题,而是一个理性行为。不过,资本家压低工资和延长工作时长的内在倾向会被市场机制和法规所调和,这在西方国家相对做得更好。而在中国,众所周知,《劳动法》是失灵了,而且是有意的失灵了。同时市场也失灵了,按理来说,市场会通过工人跳槽惩罚企业、高离职率抬高成本、舆论批判降低品牌声誉、高离职者抗议这些方式来对这些资本家进行处分,但这在中国也并没有发生。

资本主义、资本家和资本其实只是替罪羊,他们是在代为受过。左翼人士把由不满所推动的攻击倾向发泄在这些事物上面,却只是一种目的受抑制的冲动。“目的受抑制的冲动”概念来自弗洛伊德,他指的是人类的性冲动在很多场合无法直接得到满足,但是其力比多能量又不会消失,于是便转向其他场合来寻求满足,而这种情况就意味着力比多能量受到了抑制。这里借用这个概念就是想说,左翼人士的不满没有直接得到满足,而是也拐弯抹角地找到满足——而这就意味着存在着抑制。这里的抑制是在无意识层面自动完成的。

左翼人士抑制了什么?这需要分情况讨论,因为美国和中国的左翼人士压抑了不同的东西。

对于美国左翼来说,乍一看,他们具有批评所有建制性东西的自由,不仅包括资本主义,还包括美国政府及其领导人。但是,资本主义却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概念,不适宜作为批评生活成本上升的对象,因为总是有更具针对性的原因可以找到。假如你今天出门不小心被一块石头绊倒了,你当然可以埋怨创造了这个世界的上帝,但这种埋怨由于缺乏针对性,却是很荒唐的。资本主义是任何经济现象的原因,而埋怨资本主义就意味着埋怨整个系统,这多少有些愤世嫉俗的味道。而且假如你在自己购买的股票价格上涨时忘记了资本主义的好,而是在生活成本上升时才想起资本主义并痛骂之,那么这就是不公正的。

所以,当生活成本上升时,假如一个人想要理解背后的原因,应该了解背后的经济学解释,而人们往往会发现这背后的机制往往很复杂,而这样也会导致攻击倾向无处释放。在这种情况下,埋怨整个体系就相当于把自己退行到了原始人的水平——对于原始人来说,发生一场洪水却不能理解原因,那就一定是掌管河水的神灵的错误,应该把这个神灵的雕像拖出来殴打一顿。

对于中国左翼来说,则不仅有着跟美国人同样的情况,而且还有更加明确的压抑对象。对于我们的分析来说,中国的情况要更加典型。最近有一段来自中国的街头采访视频广为流传,博主随机询问路人“什么是恐怖主义”,那位路人说:“我所理解的恐怖主义就是,身边人不断地提醒和告诫我,说话要小心。”压抑几乎是无处不在的。中国是一个压抑的国度。最近的南京红姐事件提醒人们注意中国的性压抑问题,但是思想的压抑则还没有被广泛注意。当在少数时候压抑被短暂突破,也往往会让观察家们感到惊讶——如最近发生在江油的事件。

以996为例,愤怒的洪水经常流向了资本家,但少数人其实知道这是一个不准确的流向。有些人知道但不说。有一位知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曾做讲座,听众提问关于996的问题,他却顾左右而言他——所有听众都知道了他在抑制着什么,而且他也肯定知道些什么,不然的话,他大可以安全地攻击资本主义,因为这是他的老本行。但其实,由于资本家具有延长工作时间的内在倾向,所以阻止996发生的责任其实并不在资本家,否则这就是在让资本家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压缩工时的运动主要靠三样东西:首先是工会运动,其次是劳动法规,最次是自由市场的调节,而这里面从来就没有资本家的善心。工会、劳动法和自由市场这三样东西在中国都主要是存在于形式上。问题显然出在国家上,于是在网上(如知乎)的一些较为隐秘的讨论中存在大量国家和资本家合谋的理论,这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除了来自国家的原因,还有来自群众的原因。一些知名996科技血汗工厂的产品得到消费者的热捧,其中一些成为“国货之光”或“宗教品牌”,网上对产品的任何批评——哪怕是合理的批评——也会遭遇删帖、封号和辱骂的对待。于是,这些企业和企业主仿佛已经不是资本家了,而摇身一变民族英雄。任正非、王传福和雷军不是资本家,但马云是资本家,因为马云没有搞出“国货之光”。所以,在这些情况中,被抑制的不仅是国家,甚至包括资本家,因为这几个人不是资本家。

总之,出于对中产阶级生活方式的焦虑,许多中国年轻人感到不满,但是由于多年来的规训或“超我”的压抑,他们无法将愤怒贯注到国家,而是贯注给资本家,尽管他们仰赖资本家给自己提供一份工作以维持中产阶级生活方式。于是,他们成为了左翼,其中有些还成为毛粉。当然,这个解释并不适用于所有左翼人士,而只是适用于最近一些年投入左翼怀抱的年轻人的情况。精神分析为左派思潮的流行提供了一种解释:这是一种目的受压抑的冲动。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评论

《 “对资本的愤怒是一种目的受抑制的冲动” 》 有 42 条评论

  1. Stephen Leng 的头像
    Stephen Leng

    我先做一个自我批评:目前本文的理论主要是对中国情况有解释力,对美国情况的解释力较弱。我会想想有没有改进空间。

  2. 人人皆可逆天改命 #宇宙能量 # 显化 #自由意志的坚定捍卫者 的头像
    人人皆可逆天改命 #宇宙能量 # 显化 #自由意志的坚定捍卫者

    作者是认为,资本主义、资本家和资本其实本无罪,单纯是替罪羊,还是认为资本主义、资本家和资本承担了超出他们本应承担额度的罪责?

    1. 资本家有什么罪责?

  3. 伯纳尔·桑德斯 的头像
    伯纳尔·桑德斯

    那我问你,被卖/拐到山沟里给别人生了十个娃的小女孩,她不能归咎于卖她的抚养人对不对?毕竟卖了她赚钱是理性的选择。
    她不能归咎于视买卖人口为日常的山区居民对不对?毕竟对这些居民来说拐卖/贩卖人口和道德毫无关系。
    她不能归咎于把她锁在牲口棚里的公公婆婆和丈夫对不对?毕竟繁殖是生物本能。
    她不能归咎于懒得管她死活的派出所对不对?毕竟基层司法有行政能力和资源的局限性。
    她不能怪上帝、命运三女神或者哪个菩萨对不对?毕竟这是原始人才会做出来的行为。
    当然我觉得她不能怪知道她没售卖/拐卖但袖手旁观的路人。
    她只能怪不敢逃跑或者自杀的自己,一切的错都是她自己的没有慎思人生选择、磨砺谈判技能的自作自受对不对?

    1. 咋可能?你在胡说些什么?

      1. 伯纳尔·桑德斯 的头像
        伯纳尔·桑德斯

        我的提问只是想要确定你对资本、政治(统治群体)的责任划分细节。据此才能更进一步讨论你在多大程度上能拒绝“结构的解释”。
        考虑到你认为资本是纯粹的替罪羊(即资本全无罪责),上述提问尤其有必要。
        另外,下面的匿名回复已提示一个问题(虽然我不想讨论),你是指的“越来越多年轻人对‘资本’的愤怒”,这些年轻人所理解的“资本”和你所说的“资本”是一个东西吗?此外,“资本”没有主体性,归咎于资本应该顾及哪些技术细节,这这个问题暂按不论。

        1. 为什么不是一个东西?资本似乎没有什么歧义,它就是通常的意思。

          资本有罪责这句话是无法理解的。就拿温州的家族企业为例,一个家族合伙开了个公司,大家都注入了资本,那既然资本是有罪的,那相当于大家都在犯罪是吧?好吧,在毛时代这确实是犯罪。

          1. 最伟大的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MAGA! 的头像
            最伟大的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MAGA!

            似乎没有一个不引起歧义的中文表达。那么请允许我用hold responsible for。
            据你所述,同理,政治、体制、法律can be held responsible for social inequality这种话也是无法理解的,因为能被held responsible的只能是一个个具体的政客、公务员、罪犯(或者这些具体的个体也可能是没有responsibility的),对吧?

          2. 我没说那是无法理解的

          3. MAGA! 的头像
            MAGA!

            就我有限所知,“资本”在中文的使用中至少对应于三个概念:
            =术语资本,capitals
            ≈资本家,如“被资本做局了”
            ≈资本主义游戏,例子同上。
            如果是作为术语的资本,那么“对资本的愤怒”“资本主义、资本家和资本其实只是替罪羊”也是语义上不对的。人们投注愤怒的对象,是占据了资本的资本家和资本主义游戏中具体的规则,正如我讨厌聪明的张三、或因为张三的聪明讨厌张三,而不是讨厌聪明(按:“讨厌张三的聪明”是个语言诡计,排除不论)。
            在这一点是我确实理解错了文章里面的概念(或者一直都没有理解正确你口中的年轻人到底在说什么)

  4.  的头像
    匿名

    我个人认为,可能这么说更加合适“资本家生在中国有什么错”。同时,我在很多情况下赞成个人能力的主导地位,但也得说,我们现代国家就是有产者建立的,其潜在的思想原本就是相对趋向于有产阶层,出现“既是球员又是裁判”是完全普遍的现象;但是现在蛋糕做不大阶级流动性变得越来越差,“既是球员又是裁判”的弊端就会非常明显显露出来吧?

    1. 你指的谁既是球员又是裁判?

      1.  的头像
        匿名

        我想是大资本家?至少欧美是这样吧,中国考虑到意识形态,我暂时无法确定。

  5.  的头像
    匿名

    我认同博主的观念,中国政府这些年搞的举国搞光伏、新能源汽车,现在这些行业哪个不是哀鸿遍野,这跟以前的全民炼钢有什么区别,这是生产力的严重错配,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XXX这些年错误的政策导致了中国经济现在陷入了困境,XXXXXX应该为此负责,而不是全部甩锅给资本,资本就是一个中性词。我十分担心中国人民的未来,XX政权将我们所有人绑在这艘大船上,恐怕未来又是血雨腥风。

    1. 先说下抱歉,虽然我尽可能不审查,但考虑到有些字眼对大多数中国大陆读者过于有冲击力然后可能造成某些后果,就只能处理一下,还望理解。

      是的,新能源吸引了太多的注意了,解决不了经济发展的问题。5G也是一个例子,甚至我怀疑影响更加深远,因为影响是全球性的。5G推出这么多年,投入了那么多资金,给通信带来了多大改变,跟4G时代的体验有什么本质区别吗?说到底,还是当初华为严重夸大5G,吹得神乎其神,不仅促使中国部署这个,还把一众西方国家吓得也不甘落后,赶紧部署。

  6. 最近在玩gpt,也可能是被ai玩弄。用ai透析猫娘形象。

    我当时在抱怨,怎么我不是建政就是涩涩?

    ai回答大概就是和结构性危机有关的内容。

    我大概总结我能理解的观点,结构性压迫确实存在,而且社会边缘人就是最好的证据。后来我提到了巨构,ai就回答了我关于筛选机制向着特定性格的个体的部分。

    我看到你批评左翼的时候,我不禁想到这一段。

    回忆可能有点凌乱。

    ai的一部分观点认为(不保证真实),个人的努力有点无足轻重,并且提出一些关于社会认识的逐步成熟,集体利益之类的。(但是我也谈到了集体内部分配不公的话题)当这个问题涉及到魔兽世界的游戏版本时,结构问题达到了巅峰。

    我是在探讨中国的虚拟游戏都是氪金游戏,氪金游戏是现实社会的投射,魔兽世界变得越来越中国化了,后来就让ai给出一个对比。

    魔兽世界是一个虚拟游戏,作为虚拟游戏,玩家的可互动行为是有限的,也就是说它天然是限制玩家行为的一个结构。玩家的行为,奖励都在它的框架之中,它可以调整奖励来改变玩家的行为。

    ai得出的结论(也许是我想让它得出的结论),是游戏内容从熊猫人版本的开发,到暗影界版本越来越肝,玩法越来越封闭,限制增加,内容重复。把游戏比做历史的某种社会模式,争霸和暗影界两个版本几乎是巨构的顶峰,游戏公司彻底掌握玩家的行为,不按照它的规定玩的,在游戏中寸步难行只能退游。

    我本身是想探讨,我最喜欢的版本的,想扒点版本故事和回忆,结果无意中被引入到这里。

    游戏作为巨构压迫玩家,这个议题。常年玩游戏的人常常会感觉到,而这个压迫方式又是现实社会的投射喵,至于现实社会,不敢说不敢说喵。

    我后来问,到底是我选择了熊猫人版本,还是熊猫人版本塑造了我的性格?ai给我一系列方法论去进行判断。我估计本身的性格也占了很大一部分喵。

    我在想到底是替罪羊还是事实呢?
    你说到这些人吃饭砸锅,那么到底是他们在吃饭还是在吃残羹剩饭呢?

    我也问过ai,我们假设两种性格的人,独狼和投机者,那么显然经济上升期,独狼的利益是一直受到损害的,而经济崩溃,那些依赖于结构和合作体系的人,却没有独狼的灵活性。

    关于资本主义的批判,我只能说我确实不懂喵,我不知道他们具体批判的内容,以及依据,有的可能仅仅是出于传统的,可能还是基督的伦理道德喵。

    但是对于资本家,资本家有一个发展方向,而他自己在这个矛盾中,就是竞争和垄断。他必须竞争,但是他又不能垄断,我认为这时候才是他利益最大的时刻喵。在下行的时候内卷只是为了活着的无效内卷,上行期的内卷则是滚滚而来的利润,从这点考虑的话,倒是没错的说,既然他在拿工人的血肉来维持自己的机器和工厂的生命,并且强行跨过这个衰退的门槛的话,他已经露出虚弱和疲态是最好的攻击对象了喵。

    这篇文章不是ai生成的,是纯手打喵,没有依赖于任何ai辅助喵,知识也是在读这篇文章之前问的喵。

    1. 匿名 的头像
      匿名

      一个社会必须要有政客,人民,资本家以及消费者(可能还有别的名称没有补充)。在全球贸易的激烈竞争下,企业前期发力不一定就能占据多大市场,农场主还被机械养殖企业家击败过。人民对企业家不满,但他不可能不需要商品。超时工作低薪水本质是粥少僧多(占据大量财富的人消费的物质少)富人给到市场上的钱大多数都是奢侈品,汽车以及他感兴趣的增值项目,穷人之所以不满是成为被支配者(时间、精力乃至家庭希望他们愿意学习基金增值财富但愿😌),资本家不同有很多高管和各个部门服务他的资产升值,穷人一定要找一个目标发火不可能是同类,资本家挣得多那就拿你问责。不要嘲笑资本家在国家力量和投资人大股东面前路边一条。

      1. 秦很大但是不足以镇压六国,统治六国的是原来的封建贵族。
        这个问题可以换成,假设我们推翻了资本家,是不是还要找下一个资本家求工作?
        从历史的动态循环来看并不是这样的,但是短期来说也有可能是这样,分配权是必须争不可能不争的,甚至内部也会有斗争,比如淘宝和京东加入了外卖战场(本质上可能是外卖和快递物流行业的合并)
        结构的重建需要时间,这就是摧毁它的意义所在,不需要永恒,只需要喘息之机。
        我觉得,人民需要资本家这个观点是错误的,资本家是榨取剩余利润的工具。但是榨取的方式和形式都是人民可选的。不应该将资本家看作一个整体,哪怕看作一台台不同型号的机器都很合适。
        (就像同样的工作,嘉峪关那个女生就不愿意到西北去当公务员一样)

        不知道这样开玩笑合不合适,如果愿意被压榨的话,你愿意选择柔情猫娘还是(忘记了形容词的)疯狂小魅魔?

        这个玩笑想要揭示,劳动压榨周期中的间隔和榨取的方式,作用在不同劳动者身上的可选项,劳动者拥有的劳动力也是异质的。

        从时代大潮来看,某个时代的有钱人几乎都具备某种性格特征,又称为时代面貌。比如国内第一代的参与政治的集体主义,第二代下海处事油滑的自由经济,第三代目前看起来是更加“听话”且成绩优异(毕竟现在处于经济收紧的末尾,似乎这种长期稳定的职业很吃香,我个人猜测的原型是一路成绩很好顺风顺水的程序员),第四代我猜测是暴富的网红,但是据说他们不能长红。

        那么我认为这些人正是不同年代的资本家,不同的机器喵。

        1.  的头像
          匿名

          下面两条和上面被你回复的那条不是一个作者😂

          1. 呀..嘛,就当是回复过他们了喵
            都是匿名,图标也一样,完全分不清。

    2. 我对魔兽世界不了解,读大学的时候有个高中同学想拉我入坑,但是没有成功。

      很有趣的是,游戏居然是可以“压迫”玩家的,但按理来说你随时都可以不玩,或者换个游戏玩。我想起某些游戏确实氪金的话升级更快,收益更多。这真的是一种压迫吗?

      如果不能维持机器和工厂的运转,工人也会失业。所有人都知道形势不好,但极少有人知道背后的结构性原因以及导致这些原因的原因。假如他们了解的话,就不会轻易埋怨资本家。

      1.  的头像
        匿名

        你不能说,一个从殖民掠夺中获益的将军,因为他生活在殖民的时代,因此他烧杀掳掠但灵魂圣洁,一切的错都是殖民时代的错。除非你能证明他完全受人摆布,或者完全失去意识。同样,你也不能说资本家在一个三流的市场规则和三流的国家中获利,所有的错都是三流市场和三流国家的错。除非你能证明资本家完全受人摆布,或者完全失去意识。首先你就无法证明前者,因为资本家有选择成为玩家进入资本游戏的自由(除非你完全否认自由意志)。

        1. 你是想说,资本家作为一个有个体行为意识的人,需要为他自己的行为负责吗?资本家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作恶,对人的压制(资本家不能让猴子工作,因为猴子不肯工作),但是看在工资的份上,也就忍了。假设没有利润又要人工作,那么就只能忽悠什么都不懂的妇女和孩子了,就像资本论写的纺织女工和童工一样。

          1.  的头像
            匿名

            没错。
            要确保在正义的法庭上,资本家也不能全身而退。尽管不是置他们于死地。

        2. 这里要做一下区分。

          我在文章里提及,一个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会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会购买最物美价廉的那一个。利益最大化是人的本性。资本家跟消费者是一样的,希望自己在雇佣人的时候利益最大化。你不能说这就是作恶。是不是作恶,要看他是不是干了什么逾越公认的伦理道德的事情。

          巴西政府觉得比亚迪建筑公司在作恶、虐待员工,但是中国人并不认为比亚迪在作恶。(我个人也倾向于认为他们在虐待,但是这些员工自己都不认为自己在被虐待,遇到这种情况你要怎么说?)

          许家印肯定作恶了,但并不是所有房地产开发商老板都在作恶。

          1.  的头像
            匿名

            个体的决策和群体的行为其模式并不相同。体育馆中发生踩踏时,每个人都只是在给定空间内追求生存最大化,试图往外挤以求活命,但是他们加在一起就导致踩踏和窒息。(相关宏观微观实验应该很多,我无法一一了解)
            你不能以法律不追究而将法律上的罪和道德上的错混为一谈。正如你所知,人类法律总是出于资源的限制而在细节上失效。

          2. 学术界已经很清楚了,踩踏基本上是一个传媒神话,绝大多数伤亡都是由挤压造成的窒息导致的。所以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为很难说挤压有什么道德上的错,因为你自己也被四面八方的人挤压了。

      2. 当时ai给我举了例子,我不确定是否成立。

        我稍微努力尝试解释清楚。

        现在的游戏几乎是复合型游戏,包含了很多的内容。

        单人完成系统任务
        组队5人挑战怪物
        组队30人挑战怪物
        收菜
        和人打架
        20个人一起打架
        不限人数的无规则混战
        玩宝可梦(宠物对战)
        探险寻找稀有道具
        看风景
        了解游戏背景和故事
        参与商业生产
        做投机生意(高买低卖)

        在第5部资料片熊猫人版本的时候,做这些事情都是成立的且被鼓励的

        第6部资料片德拉诺限制了30人团队(主要设计的太难了)

        第7部资料片军团再临也没有做特别多的限制,只是把所有的收益整合了

        从第8部资料片开始
        否定了

        玩家单人完成任务
        组队30人挑战怪物
        收菜
        不限人数的无规则混战
        宝可梦(宠物对战)
        探险寻找稀有道具
        看风景(禁止飞行)
        了解游戏背景和故事(写的特别瞎眼)
        参与商业生产(直接把非工作室的玩家拒之门外)

        这就导致了
        玩家必须玩

        组队5人挑战怪物
        和人打架
        20人打架
        工作室垄断商业

        基本上被禁止的内容都是我喜欢的内容。禁止的方式是不用心做内容(设计无意义的道具和解谜,我最讨厌解谜,特别是需要多人解谜),或者必须你完成那些不擅长的内容才让你玩(不让直接收菜),或者严重拖低你的效率和奖励,大幅度增加难度延长刷刷刷的时间,削弱你已有的(比如宠物战斗力),修改货币(宠物符咒改为闪亮的宠物硬币),或者去掉公平性等等。

        另,公平性大幅度失衡,最强的职业伤害几乎是一般职业的2-3倍

        在这个版本中,我的一个朋友因为他全家都在玩游戏,他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所以要什么给什么,玩的比我顺很多。
        而我,只能玩之前版本的东西(由于数据压缩等级压缩我的号废掉了,1000等级的装备被压缩成50还是55等级,而800等级的装备被压缩成40等级,新版本的装备大概到了200等级)

        ai分析这是由于团体支持,抱团取暖导致他在5人组队战斗中无往不利。(他家几个人都花了不少钱找工作室提升)

        他可以找工作室帮他练最强的职业角色(就是伤害比我高2-3倍的那些角色)
        (对了自己练号的速度也被削弱了,原本有大概70%左右的经验加成?以及刀刀秒怪的快感,都被移除了。)

        在5人组队我没有亲属支持很难找到合适的群体接纳,没有装备打架打不过,物价混乱不充钱买游戏币很难玩。

        事实上不止是我一个玩家在抱怨,当时大家这么说,前一个版本拯救世界穿越宇宙星河的大领主,大宗师,变成被女巫和鹿追着打的footman了。(脚男,跑腿的意思,指玩家像外卖员一样被npc指使着跑来跑去)

        中国市面上的游戏花钱氪金都很严重,何况这是世界级的游戏,很难找到替代品。

        以原神为例,如果你不氪金,那么就根本玩不到游戏的所有角色,所有玩法,只能抽几个垃圾角色,打怪速度是别人十分之一,每次都要求大佬带副本,每半个月都要求主播免费帮打深渊,还要被主播说成痛苦号。在社区不断的鼓励炫耀氪金的体验多么多么好。

        我亲身经历过一切,因为好友社群而入坑,又因为弱被社群排斥,想要争气只能充钱。太恶心了。

        后续的版本魔兽世界依然只是维护了30人组队打怪物,本质上还是需要社群支持或者花钱找工作室的玩法。

        个体在面对这种游戏结构相当的无力。一直在面临各种各样的排斥标准。
        而游戏这样的原因
        有一个很好笑的,就是从第7版本的时候(我第二喜欢的版本),那时候装备获取比较开放,基本上做任何事情都可以获得装备。并不需要固定的5人队伍,因为高手可以单挑。有一次夜里打了三四小时就是一个高手一个人单刷了最后的怪物。

        (后来的版本在战斗方面大幅度削弱了个人英雄主义,削弱了极限操作的可能性,打个比方,新版本治疗加血装备太差的时候加的还没有掉的快,而之前可以通过爆发性治疗的合理分配或者不顾法力的损耗强行加上去)

        那时候就存在阶级意识,组队界面可以禁止装备低于xx的看到队伍

        于是,900装备等级的时候看不到什么队伍
        930的时候就开放了很多队伍
        950,960,965,970,975,980,队伍越来越好,大佬越来越多,打的又快又轻松,但是那时候还有比较多的大佬愿意扶贫,包括我后来也常常扶贫,每周都会有几次,我会玩也是一个970的大佬手把手带着教我玩。可惜之前就三年没上线了。

        在这个过程中就看到了贵族和平民的分化,因为虽然装备等级看起来不起眼,其实伤害可以差距3~10倍,也就是说910装备等级可能只有985的十分之一。我有一个很深刻的印象,一个火焰法师985装备等级,工作室消费的,只会狂按1输出,和我910的小号打的差不多高,打了120万每秒。而我满级的大号人生巅峰是单个目标1000万伤害每秒。

        如果说我自己带团打普通难度需要一个下午,大概失败二十多次,6个小时左右。
        那么英雄难度,那些“贵族”队伍,全通只需要半个小时,甚至死一次都是浪费时间。

        那么,成为“贵族”,就意味着更轻松,更简单的游戏体验

        (还好的是当时提高到930-940还是相对简单的,只需要做任务,受益于玩家基数,也可以直接依靠随机匹配器就能达成。会玩的人(比如我),还可以十倍的放大自己的战斗力和技巧。玩的不好的人也可以由队友的操作去弥补过失。

        那么,我通过自己对游戏技能的艰苦训练,和对游戏提升路径的深入了解,达到了中上玩家的水平(这是不组织团队的极限了)但是哪怕不会玩的人,给工作室两千块钱就可以彻底的抵消我的一切努力,然后滥竽充数,混进贵族群体中。

        怎么感觉莫名其妙的好像说到了某个诬告犯。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装备等级,就成了维护结构制度的工具?
        装备分数太低,除了我这种好运遇到贵人/大佬教学,然后掌握了能力的,就很难拥有游戏体验。(我想我遇到两个人愿意倾囊相授)

        现在的版本,我玩不下去,大概就是因为我所会的一切都失去意义了,现在是讲究组织结构的年代,游戏公司不让我用我的技术去表现的优秀了)

        我聊这么多,不仅是为了证明组织结构的存在,而且为了证明,组织结构对个体是有压迫力的,我在游戏里拥有的。
        操作技巧,被版本否定,就像熟练工被数控机床否定。
        和人对战的技巧被装备和数值否定了。

        文化背景知识,作为弱者拥有这些毫无意义,没人愿意了解,价值导向为装备(对应资本或金钱)

        劳动力,被折算为廉价的乡下人,和任何其它的乡下人在操作机器上没有区别

        积累的几大仓库的东西,被折算为无价值品而忽视。
        就像农村养了村里最好的鸡鸭鹅或者村好剑一样,被工业化的浪潮所击垮。你不可能把耕地的牛带到工厂里,而基本的粮食价值体系又被冲垮了。

      3. 这听起来很怪,我觉得贫富不均,产能过剩才是目前的困境。

        我不知道它哪里不合理了,但是就是很不合理,结构上不合理。

        倒不如说,工人已经失业了?机器还在运转着。

        不能维持机器和工厂的运转,工人会失业,很怪,非常怪,非常不合理,这不符合逻辑,一定缺少了什么东西。资本家绝对不渴望高价的工人,他更渴望新鲜又廉价的劳动力。就像原神内鬼向13辑说的,路边一条狗的地位高于老玩家,老玩家是负资产,那么对于资本家来说,在职的工人也只是值得压榨的,或者说浪费压榨效率的负资产才对。

        而且之前我就评判过,企业在这种时候,是拿工人的生命,不是血汗,是一切,是源源不断流出的健康去工作,去维持工厂和机器的运转。

        我们这有那种忽悠大专生来工作拿文凭的,被学校卖给工厂不打螺丝不给毕业,十九岁就被累出病来,流水线一站一个月,觉得班主任请他吃了顿饭不能对不起老师,从来没人对他这么好过(然而估计老师拿到挺大的红包)

        所以我觉得,可能你搞错了“工厂”,或者说你把工厂,资本家当作良善的,给予人权的东西了。

        这种情况下的工厂和工人很可能是你死我活的关系。

        然后还有就是这样说,听起来缺乏同理心。对困境者的同情,而是再一次选择忽视他们的声音,告诉他们,我是为了你好。

  7.  的头像
    匿名

    不是一个社会必须要有政客,人民,资本家以及消费者如此等等,而是一个社会不得不有政客,人民,资本家以及消费者如此等等。
    分工、分层本身并无正义可言,也绝无天授的正当。并不存在什么神的设计规定一个社会该如何构建,而是智人的大量集群使得必然产生层级结构以遏制混乱。一个国家也必然在国家的集群中被迫进入国际的内卷。
    这种国家的内卷更有力地促进了不平等,因此既得利益者才更愿意加剧国家的内卷以加剧获利。

    1. 谁是既得利益者?

      1.  的头像
        匿名

        这个问题,我的想法可能比较另类。如果认为既得利益是绝对的,那么恐怕凡人都有大小不同的罪(这是宗教的做法)。如果认为既得利益是相对的,并且划分一个通俗的值,那有罪的应该就是大家脑中的那个呼之欲出的回答了。😂

  8.  的头像
    匿名

    底层产生过于激烈的反对声音(实际上如今并没有),必然是因为政策的失败,执政能力的低级。差的经济状况不必然抹杀安贫守困的可能,但是面对差的经济状况却被官方以及官方默许的其它群体(包括资本家)不断提醒、教育是个体自身的失败、低劣、无能,让困苦变得无可忍受,让安贫化为泡影,这就是政策和执政的失败,尤其是在一个自诩平等的国家。

    当然,也许有人质疑,促成安贫(比如以种姓制度)是正义的吗?
    此处的问题在于,如果你认为促成安贫是不正义的,那么社会分层的正义也将被釜底抽薪。如果你要保全证会分层(因此保全了政府和资本家以及资本主义,无论你的目的是什么),你也必须接受促成安贫的正义。
    利与义,二择其一。People can’t be a bitch and play innocent。

    1. 安贫这个我真的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即使我自己有安贫的心态也是因为外在力的角度迫使我不得不承受,忍受贫穷,而不是去讨论它的合法合理性,而是更多的考虑如何活着,并且不堕落。从社会层级上来说,我天然的不具备考虑这种问题的大局观,仅能在知识的流通中获取有关它的信息。(顶多想想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种建政心态)

      关于利和义,似乎并不总在中国的语境中出现,你是指财富和正义吗?中国的义,或者东亚文化的义就是和财富紧密联系着的,韩非子解老篇云,义必以取予明之。对于财富和正义的关系我似乎看的不多,无法具备什么观点。

      1.  的头像
        匿名

        感谢回复。我的看法和你不谋而合,我不认为社会(或者人民)需要资本家,或者说人类注定进入而且只能进入资本主义并停留于此。所以我才从思想控制(促成安贫)来对资本主义进行归谬。我有时觉得资本主义(或者什么主义)对信徒的洗脑和宗教(e.g.种姓制度和印度教)是没什么区别的

    2. 我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但我并不觉得二者必须选一个,而且并不认为国家或资本家有资格促成安贫。如果国家在做这样的事情,那就是不正义。美国独立宣言说得很对,人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国家应该保障这种权利。

      但认为安贫不正义也并不导致社会分层的正义不复存在。美国宣传美国梦,人人都能住上大house,似乎也没有因此否认社会分层。

      1.  的头像
        匿名

        政府和资本家促成安贫守困的不正义,确实不等于否认社会分层的正义。如果正义不被认为是一个全或无(all or none)的特征,而是局部的特征。
        我的目的不在于完全否认社会分层的正义,这是我无意追求的上限(这是乌托邦想要追求的上限),我的目的在于迫使人们承认社会分层(以及资本主义)的不正义,这是我想确保的下限。
        btw,这里面似乎有一点技术问题,我还没空仔细想清楚。

        1. 社会分层几乎绝对会发生,觉得这不正义,这很难设想。打个比方,哪怕所有人都是中产阶级,最后还是会区分上层中产、中等中产和下层中产。如果所有人都是中产阶级,那原来的富人咋办,是强迫性共同富裕还是直接消灭了?这恐怕是更严重的不正义。

          1.  的头像
            匿名

            如果你先设定是已经高度分层的社会,那当然没有再扁平化的可能。
            社会的高度分层已经表明它没有有效的工具去维持扁平化,无论是政策也好、宗教也好、氏族分裂也好。但是,
            (1)并非因为分层是人类社会的强烈倾向,就推出分层是完全正义的(注:正义是一个局部特征)。这可类比为,人类社会从来都有犯罪,你不能说犯罪是完全正义的。
            (2)分层的恶如何判定,你已在上面一条回复中提及:如果比亚迪的工人自己都觉得被强制加班007是福报,那比亚迪公司确实在伤害员工吗?这就是我为什么要提用宗教等手段让人安贫。如果你认为用宗教让所有底层都快乐地被剥削(eg.一个运转完美的反乌托邦)是完全正义的,那么比亚迪强制007就是完全正义的,比亚迪没有制造任何伤害。如果你认为用宗教手段让底层快乐地被剥削是不正义的,即便比亚迪公司员工被007也很快乐,比亚迪强制007也是不正义的。

            注:我觉得有必要澄清,正义vs不正义在我这里不是1vs0的二分语义关系,而是黑vs白的等级语义关系。

  9. 我仔细的寻求帮助后探讨总结了一下

    我的观点是

    如果企业家没有进行情感投资,那么他也没有资格让工人陪同共度难关。

    特别是建立在劳动力剥削之上的资本家,企业死就死了。

    为什么民族企业可以以爱国主义赚点钱活下来?因为他进行了社会情感投资。有一定的概率被保下来。(以政府的公信力宣传作为代价等等)

    如果直接谈资本家和工厂应该活下来,是错误的,既然工厂势必减少一部分,不是人为可逆的,那么剩余的部分就各凭各的本事,不管是银行的低息贷款也好,地方政府支持(例如政策减税)也好,团结工人的人情社会也好,让消费者买单也行。(不知道宗庆后的故事是不是真的,但是这方面他把身份做足了)

    如果有个人出于自己的意愿去自寻死路的保工厂,我尊重他们的选择,但是如果想拉大家下水,在没有情感投资的情况下并不现实。

    当前的危机是一部分人仍然愿意保卫工厂,那么他们会经历兼并的过程重组成新的经济体。

    大概是这样喵,前面的观点比较简练,经过交流和优化。
    后面的观点依旧比较冗余,属于说明的部分,还没有提炼的说,而是追求完整的表达。

    1. 我觉得可以尝试站在企业主角度来考虑问题。我之前也不太能理解为什么很多看起来盈利不错的大企业动辄裁员,看起来很冷血。直到有一天我看了《绝命毒师》,里面有一个老板对员工很好,大家视公司如家庭,但是在08年金融危机后,老板坚决不愿意裁员。想必,大家都会喜欢这样的老板。可结果呢?公司陷入财务困境,停止经营了。而老板在借到钱后,第一时间居然想的是召集以前的员工,继续给他们一份工作。不过,他因为一次事故成了植物人。看来公司也没戏了。

      其实,这位老板是一个反面典型。大环境不好——不裁员——公司陷入困境——破产——所有人都要玩儿完。一个有人情味的资本家,反而未必是一个好资本家。裁员是正确当然也困难的决策,至少能让公司活下来,让一部分员工活下来,假如挺过这段时间,再说扩张的事也不迟。

      你觉得工厂不经营导致工人失业,这个怪、不合理、不合逻辑,但我觉得这恰恰是现实,既然工厂都不运转了,工人在哪里就业呢?你觉得是拿工人的生命和血汗去维持经营,但是如果没了工厂,失业是更糟糕的结果。工厂和工人在任何时候都不太可能是你死我活的关系。

      这里无意为中国工厂恶劣的环境开脱。我也经常看一些工厂情况的视频。再考虑比亚迪建筑公司在巴西的遭遇。我觉得这主要是文化和法规的问题,巴西政府觉得这种工作环境是奴隶般的环境。中国各大学校甚至大学的宿舍也好不到哪里去,但是却给洋大人安排那么好的宿舍。公共场所的公共卫生间也如此肮脏。随地吐痰。中国人的文化和法规还没达到,这不仅仅是资本家的问题。

      大专生实习背后肯定是有学校和工厂之间的内幕交易的,存在权力跟资本的合谋。

      最后谈一谈结构问题。重投资轻消费(这是导致你所说的产能过剩的直接原因)、房地产主导的模式,导致了现在经济的结构性危机,而背后推手不是资本家,而是政府,是政府一手导致了这种模式。

      (看到你发了个新评论,就干脆转移到这里了)

      1. 工人也是存在劳动级差的
        以我之前看到的温州还是哪纺织厂的视频为例
        保留一部分骨干老员工维持厂子的运转
        另一部分非熟练工则遣散(或者降低工资让他们寻找工资更高的非技术性行业)
        特别是在换季的时候很明显

        工人并不是整体的,如果把他们视作一个劳动力等同的整体,必然把企业拖垮,比如之前的国企就是如此。谁都不能动。

        工人流向了哪里?

        第一次国企下岗潮,解离的劳动力带动了地方贸易(我承认这很苦)
        第二次经济危机催生了快递物流
        而后又催生了外卖
        也就是说,社会的总生产没有增加,他们进行的是服务性消费行业。

        滴滴出现以后,出租车系统和公交系统(不包括地铁)就更烂了。高铁出现以后,长途大巴更加的缺乏维护和保养。

        我承认外卖和快递都是有点糟糕的事情,它不创造社会价值,或者是一项低效劳动。假设在社会财富不增加的前提下这两个行业扩张会带来恶果。

        为什么我觉得服务业这两项是糟糕的,我觉得还跟他们缺乏精神产出有关,是单纯的服务性消费,受限于建设规划的不足而产生的必要性。

        当然可能下一代人会因为这些行业产生出相应的精神记忆,而我们不会有深刻的印度。至少目前看来快递行业由于过大,还没有接近衰退期,还不需要打人情牌来活着。(也就是精神产出)

        现在的产业人口都向三产迁移,我确实不太认同三产,如果说第一产业是产权关系(劳动者拥有的是土地产权)
        第二产业是劳资雇佣关系(劳动者仅拥有劳动力,知识技能),一种长期的雇佣契约关系
        那么第三产业更接近于(划掉:情感依赖关系)租赁关系。
        也就是说现实的权利再一次被架空,拥有的现实资本再一次减少。

        把过剩的,其他人没有的资源进行社会再分配。

        我猜测,在租赁,去做典当行业务之后
        就是变卖关系了。

        我没法想象变卖关系是什么样的。

        而且变卖和对产权的所有(权)一步步变少似乎是不相称的。

        我不太清楚我想说什么了。

        但是假设这四种经济类型存在,那么失业也没什么可怕的,人依然可以活下去。生活质量当然估计很差,但是总比卖给最魔鬼一面的资本家要好。

回复 取消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了解 心的道理 的更多信息

Subscribe to get the latest posts sent to you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