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今天如此缺少天才?

On

Update

最近,我看到一位网友在豆瓣上标记了一本书叫《21世纪的21位思想家》。同时,我正在阅读一本叫作《天才》(Genius: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的书,于是绕有兴趣地翻开了这本书的目录,看看这些思想家都是何方神圣。可是,超过一半的人名我都没有印象。这是我的问题吗?也许是的,但也不全是。如果他们真的是天才的话,我会不知道他们的名字吗?

剩下我知道名字的人,也许只有齐泽克有机会跻身天才之列。但我认为,他只能算是一个有才华的人(talent),而不是天才(genius)。当然,对于谁是天才谁不是天才,人们未必能达到一致的意见,但很多时候这是对历史上的天才现象不了解的缘故导致的。如果对天才现象有所了解的话,那么我们很容易跟《天才》的作者安德鲁·鲁滨逊(W. Andrew Robinson)达成一致。有才华的人跟天才之间的鸿沟,落在了毕加索和塞尚之间,马云和马斯克之间,高尔顿和达尔文之间,某位你没听过名字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和弗吉尼亚·伍尔夫之间。鲁滨逊在书中明确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塞尚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位绘画天才。至于毕加索,他的名声不会超过一百年。

鲁滨逊问道:“今天的达尔文或爱因斯坦、莫扎特或贝多芬、契诃夫或肖、塞尚或毕加索或卡地亚-布列松在哪里?”——如果我不知道这些名字的话,那绝对是我的问题——鲁滨逊从三点原因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今天如此缺少天才,而我会结合他的观点做些阐发。

第一是教育和各个领域的日趋发展的专业化和特别化。这一点当然是人尽皆知。科学界的专业化也许最为明显,牛顿从入学起到接触到物理学边缘的距离,跟我们今天一个物理系大一生所要面临的距离不是一回事。在书中,鲁滨逊有一章专门探讨了天才与学校教育的关系,结论是明显的不利,无论是现代早期还是20世纪。如果今年的受教育者完全按照学校体制的要求来发展自身,那么他或她几乎不可能成为天才。这样,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乔布斯和比尔·盖茨为什么要辍学了,因为他们在做出辍学决定的时候已经发现继续待下去是弊大于利了。马斯克只读了三天的斯坦福博士项目就辍学了。他在清华的一次访谈中提到,自学要比上课要快得多。虽然一些人觉得博士学位是一个很体面的东西,但实际上,一进入这个体系,就几乎跟天才无缘了。爱因斯坦虽然有博士学位,但这是为了获得一个科研职位的必须路径。他的博士学位论文一开始并没有获得通过,而且也明确表达过自己对学校体制的反感。

第二是日趋发展的艺术商业化。不过,鲁滨逊也在这里谈到了科学。原创性的成果需要至少十年的潜心钻研——也就是所谓的“天才十年定律”——但是目前的商业化趋势,导致一些人迎合市场来制作能快速赚大钱的作品,而不能安心创作真正能留下来的作品。中国也有一句俗语叫“板凳甘坐十年冷”,尽管它跟天才没有关系。这样来看,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目前的学术考评机制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压抑了天才学者的出现。不然的话,你在世界上最好的大学哈佛大学里应该能很容易找到天才学者——但是你不能。青年学者需要快速出成果保住自己的职位,而没有时间进行突破性的研究。这些人在读博期间也许就掌握到了发表论文的门道。你能指望这些人里面出现能写进哲学史的哲学家吗?

第三点则不那么容易让人理解。鲁滨逊说,我们对现代天才的期望已经变得更加复杂和更有辨别力,部分原因是20世纪的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进步。这意味着,随着我们对天才现象的科学理解的加深,天才的门槛也随之提高了。这或许能解释为什么毕加索会被逐出天才俱乐部,这主要是人们的审美判断变化的结果。不过我没有理解为什么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进步或许能改变我们对天才的评判,它的确让我们更加了解天才现象,但是天才的评判标准并没有因此改变,而且天才的评判者也不属于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

鲁滨逊还谈到一点,那就是我们今天的反精英的时代精神,因为这一概念会受到科学怀疑论者和文化平均论者的攻击。在今天,精英主义几乎是一个贬义词。这种反精英时代精神便体现在所谓的“教育公平”观念或社会正义(social justice)上。在美国,大学招生为了维护多样性,会有意地抑制亚裔男生的比例,并且提高黑人的比例。在中国,大学招生会向农村地区或贫困地区更加友好,少数民族也能获得加分。实际上,整个高考体制就是一个平均主义的设计。我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研究生导师只能在两个考生中选择一个,他选择了一位农村出身的人,据说理由是这个人如果没考上的话一辈子就待在农村了。

不过,我们的主要问题并不是“出身与才能之争”,而是如何挑选出有才华的人,乃至天才。要这么做似乎也不难,原理就是提供一个合适的环境让他们自由发展,他们需要什么就尽可能提供什么,不需要什么就不要推给他们了。然而这一个原则,看起来很简单,在美国都很难做到,更不要说中国了(敢问有哪个中国大学可以给一些人免去思政课?)。这个培养天才的原则很有可能跟现代大学和现代社会的基本精神背道而驰。所以,天才的成长不得不要靠自己的努力了,他们要意识到学校教育乃至整个社会跟自己势同水火的关系。他们时时刻刻都得跟自己所处的环境作斗争。如果环境的力量过于强大,而自己扛不住,那么天才就根本不会出现,遑论斗争了。这就是中国大学为什么培养不出人才这个经典问题的简明回答。

鲁滨逊在书中完全没有提到今天还活跃着或不久前去世的一些商界和科技界天才,比如比尔·盖茨、伊隆·马斯克和史蒂夫·乔布斯,似乎是一大缺憾。(不过,2011年该书出版时,马斯克还没有今天这么出名)这些人都有辍学和创业的经历。这是否意味着如果只是毕业后加入一家公司就职,即便是能爬升到CEO之职,就跟商业天才无缘了呢?是否创业才是证明自己是商业天才的唯一出路?库克是一个有才华的人,在某些方面的企业运营能力比乔布斯强。但想必大多数人都会同意,库克跟乔布斯之间隔着那道鸿沟。

伊隆·马斯克被普遍认为是我们今天活跃着的一位天才。2020年9月3日,德国。 (Photo by Maja Hitij/Getty Images)

从整体上来说,我们今天的天才非常稀少。商界和运动界的天才也许比过去的时代多一些,但这里的逻辑跟科学和艺术有很大区别。虽然今天有一个反精英的时代精神,但许多人依然关注着活着的天才的活动,比如马斯克;更多人则不断地品味过去的天才留下的作品,它们构成了人类文化的很大一部分。我们应该庆幸他们的存在,或者他们曾经的存在。就此而言,我们应该珍视身边那些有才华的人,那些不循规蹈矩的人,那些有着伟大想法的人,那些不合群的人,即便他们未必能成为天才,即便他们的一些言行让你感到不舒服。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0 Comments
最旧
最新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了解 心的道理 的更多信息

Subscribe to get the latest posts sent to you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