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饭碗与铁饭碗:为什么汽修工比公务员更受人尊敬
    ,

    托马斯·索维尔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中讲过这样一个段子: 一名到纽约格林威治村旅游的游客决定让一位街头画家为他画一幅素描肖像。肖像画得非常好,但要 100 美元。“太贵了,”他对画家说,“不过我会付钱…

    阅读更多


  • 《捞女游戏》的局限与舆论困境
    ,

    (本文有轻微剧透) 《捞女游戏》(现名为《情感反诈模拟器》)是一个有趣的影视游戏,或者说网剧。该游戏的序章明显是在纪念“胖猫”,男主角吴宇伦“笨猫”被骗五十万,但是连亲都没亲上一口,女子就消失了。不过…

    阅读更多


  • 浪漫爱情的本质是自恋或自爱或自我理想的投射?评中文互联网中的反浪漫话语

    在杭州市西湖区婚姻登记处,有一个有着庸俗审美的建筑,它叫做“甜蜜号”。“甜蜜号”上用英文标注着这样一句话: I love you not for who you are, but for who i …

    阅读更多


  • 为什么物质条件不是婚姻的“基础”

    爱情和面包怎么选?这是一个经常能够在中文互联网会看到的问题。绝大多数人都会同意,能同时拥有爱情和面包时是最好的。但是只能选择一个或者只能一个优先呢? 在浙江,大多数人都会选择“面包”,也会推荐别人选“…

    阅读更多


  • 父母是否有子女婚姻的批准权?

    如果一个人要跟自己的伴侣打算进入婚姻的殿堂,那么自己的结婚对象需要得到自己父母的批准吗?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要从理性和情感两个角度来回答。 理性与情感 从理性的角度来说,答案是很简单的。从现代观念的角度…

    阅读更多


  • 父母在,要远游
    ,

    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句话在民间常被解读为“父母在时,不要远行,就算要去远行,也要有一定的方位”。但问题是,这个解读跟没有解读区别不大,因为一个人只要是在远行,哪怕目的地飘忽不定,那…

    阅读更多


  • 论中国人的宗教代用品

    在中国,绝大多数人都不信神。不过,这不妨碍很多人喜欢去寺庙上香。在杭州北高峰有一个寺庙叫“天下第一财神庙”,每逢节假日来上香者就络绎不绝;在径山寺,许多人会去祈愿自己的仕途顺利;在万松书院,有初中生在…

    阅读更多


  • 康德、弗洛伊德和爱因斯坦为什么博士延迟毕业?

    最近一些年,博士延迟毕业在中国的高等教育界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在大多数人眼中,博士生只要延迟毕业(正常学制大多为4年)就是风险,延迟多年就是隐患,而最终没有拿到学位就是失败。与这一流行看法相反的是,有大…

    阅读更多


  • 制度改革与文化停滞

    在中国学过高中历史课程中的中国近代史的人或许会记得,清末洋务运动中有一个口号叫“中体西用”,也就是以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制度为根基,引进并应用西方先进的科学和技术。虽然这一口号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中似乎…

    阅读更多


  • 浙江人,读叔本华吧!
    ,

    读本科的时候,我买了一本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在图书馆津津有味地读着,尤其是,当我读到下面这个句子时就发出了笑声: 患难之交真的那么稀有吗?恰恰相反,我们一旦和某人交上了朋友,他就开始患难了,就向我们…

    阅读更多